第936章 数字信用凭证和货币国际化问题(4/6)
的限制,在国外同样可以畅通无阻,用户拿着这些信用凭证可以兑换其他货币,这意味着突破了货币金融管制,自然引起了央行的重视。
例如有人想要美元等货币,但是按照我国现行的规则,兑换不仅麻烦,而且量还不大,受到的限制比较多。
如果他们将手中的本国货币在支付平台兑换成信用凭证,然后拿到海外兑换成想要的货币,进行消费、交易转账都是可以的。
这中间需要支付货币转换手续费,金额越大手续费就越高,目的不是赚这笔钱,而是发展初期需要做些限制,看看情况再说。
实际上自从数字信用凭证发行之后,确实有很多人使用了,央行之所以没有火急火燎找他,原因还是兑换的资金并没有走外汇途径。
而是通过潮汐投资公司遍布全球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并没有造成外汇大规模流失,只不过是潮汐投资公司手里多了本国货币,少了其他货币而已。
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问题,例如非法所得资金很有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流出去,对国家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目前能够有资格使用支付平台信用凭证系统的企业和个人,都是经过严格身份审核的。
而且目前给的信用额度都不高,想要大规模转移非法所得还是比较困难的,没有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但是央行不认为两家公司联合起来推出这样的功能,就是为了方便国际资本流动,也不认为就是为了赚取兑换手续费。
丹雀金融服务公司虽然连年亏损,但是他们的母公司每年赚的钱非常庞大,还没有到饥不择食的地步。
潮汐投资公司更不用说了,之前的金融危机博弈当中赚了多少钱没人知道,但是去年的能源期货市场博弈当中他们赚了多少钱,可是瞒不住的。
加上以前就是财大气粗的主,如此赚钱的企业,看上的肯定不会是这点手续费,其他普通公司可能非常在乎,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是毛毛雨级别的收益。
之前也询问了两家企业,给出的答复就是测试数字货币凭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作用,由于量不算大,央行不好一禁了之。
而且央行也开始对数字货币感兴趣,他们两家企业虽然对外说是数字信用凭证,但是央行不可能被表面话术所迷惑,一眼就看出这就是传说中的数字货币。
面对央行这边的疑惑,叶子书也没有打算隐瞒他的想法,直接当着众多央行领导的面,将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第一个目的是测试数字货币,这一点和两家公司给出的答复是一样的,毕竟是新生事物,很多方面尚不明朗,不测试就大规模流通有可能出问题。
当然,叶子书对于自己拿出来的数字货币技术还是很自信,就算是量子计算机参与破解也没有用,原因就是里面使用了大量无法破解的宇宙数字。
例如传说中的无理数圆周率π,这种数字别说是传统超级计算机,就是量子计算机来了也没法算得清。
将这些特殊的数字和特殊的算法结合起来,形成的数字货币加密技术是无法破解的,只要宇宙还是这个宇宙就不会有问题。
技术上和安全上问题都不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想要看看数字货币在国际金融流动当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是否具有可行性。
第二个目的自然就是取代现在的国际贸易货币体系,只是目前意图还不能过于明显,因此显得有些粗糙。
如果真正想要成为国际贸易货币,绝不是简单地进行货币兑换那么简单,后面还有一整套与之匹配的技术性问题要解决。
由于这是无主权货币,如何支撑起币值,让大家相信拿着它们是有价值的,美元是以国家信用做背书,而无主权货币却没有任何背书,信任度肯定很低。
想要支撑无主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