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实地考察(2/2)
音还能拍照、录像,不过是不方便拿出来。
而且这些人平日都窝在这水泽中,轻易不出来,即便是认得他们,也还是要在这里头才能将他们捉了,不可能搞出照片、画像来大张旗鼓的搜寻,那样没意义。
这次出行和预料的差不多顺利,沿路并没有受到什么骚扰。
钱塘江上当然不止那一伙钱塘贼,还有一些小股的势力分散各处,不过就连势头最大的都没有轻举妄动,看到这样声势浩大的行船,其他小贼自然更不敢过来冒犯,那是送菜。
顺顺利利到地方卸货拿钱,之后回程反倒容易些,为防万一绕路将钱先送回去就是了。
当然,往后也不可能次次都派出这么多人来,还得要视镖的大小、途径的危险程度而分论,不然的话他们的行镖生意也别想要壮大了。
而回程路上,李勇却并没有和大部队一起走,而是带着吉斯、图斯兄弟借小船先往周围实地考察了一圈。
毕竟光看地图,哪怕是沙盘,也没有实地看得来得精准,到时候若是要来剿匪,不仅是要确定进军路线,有备无患还得准备撤退路线才行。
此处的水文状况也需要特别了解,比如水深水浅、流速如何、有无潮汐,以及附近有没有暗礁,哪些地方适合藏人,以避免到时行进时遭遇水鬼突袭。
这也是李勇对此事如此重视,基本要求亲力亲为的原因,是因为他过往学到的许多知识,此时都能得到应用,而若是真能够借此机会融会贯通一番,他才能够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冷兵器时代将领。
像那种读了几卷兵书,就自以为能够纵横捭阖的键盘侠,比纸上谈兵的赵括还不如,起码人家好歹是生存在当世、确实知道一些实际情况的。
比方说,古代士兵的动员能力,很多人想得就会比较简单,而常常将这个忽略掉,以为人人都是有信仰有坚持的子弟兵。
事实上古代战争,除了被俘之后的杀降,很少有一战能够死掉数以万计兵丁的,哪怕是双方数十万大军的较量,也是得靠漫长的时间来堆积死亡数。
因为一次短兵相接,往往死到几百人,就会开始引发连锁反应,等到数以千计,如果是一方那就是溃败的开始,如果是双方,那多半就得要各自罢战、鸣金收兵,甚至得考虑坐下来和谈,因为接下去的损失双方都承受不起。
在农耕经济时代,人是最不值钱也最值钱的东西,真要是拼个两败俱伤,将青壮都干没了,那回头谁来种田、谁来建设?
后来苏联的崩塌,不就是在二战中死伤大量青壮而埋下的伏笔?
这一番忙活后,李勇回到岸上的时候已经是天黑,也来不及再奔回去。
这时候不说走夜路的风险,那县城大门也已经关上了,虽说以他的身份,还是可以让通融一番的,但这种时候又不急着回去干什么,没必要随意动用这种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