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围攻(三十一)(2/3)
土墙对上木墙、长管炮对上短管炮、固定阵亡对上浮动阵位,终究还是木墙、短管炮、活动炮台先撑不住。
船壳被掏出好几个大窟窿以后,马尔科·好运号狼狈地退出战斗,仓皇逃往诸王堡码头。
若非这艘名为“好运”的战船确实运气不错,没有被命中水线以下的部位,说不定这艘前一晚还耀武扬威的联省战舰,第二天就得到河滩上去陪她的敌人。
从此以后,联省方面再也不敢让战船暴露在新军大炮的射程之内——至少在白天是这样。
而到了晚上,南方面军依然会派出水面部队,从玛吉特岛东侧的航道逆流而上。
有时是派载着火炮的大船,骚扰西岸的新军阵地;
有时是派装满可燃物的小船,破坏新军正在搭建的浮桥。
显然,南方面军很清楚,如果坐视新军搭建浮桥,那么玛吉特岛的彻底失守,就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即使冒着相当大的风险,南方面军也坚持出动船只,干扰新军的行动,尤其是拖慢浮桥的施工进度。
受其影响,新军的浮桥至今未能竣工。
梅森对此也非常头疼。
新军的炮台位于十箭河西岸,一定程度上可以封锁玛吉特岛西侧的河道。
但是玛吉特岛是一个江心岛,两侧都能通航。
对于另一侧的河道,架设在十箭河西岸的大炮无能为力。
梅森倒是考虑过把大炮搬到岛上去,这样就能同时封锁两个方向的水面。
但是最终,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是因为把大炮搬上岛太困难,二是因为一旦把大炮搬上去,再想搬下来,比搬上去还难。
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梅森没有贸然行动。
所以当温特斯抵达前线时,梅森正在准备第二个方案——铁索横江。
即,用一道铁链横贯河面,彻底封死航道。
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个计划,那么新军就可以不受干扰地在玛吉特岛与西岸之间施工。
问题在于,打造锁链所需的铁料,只能从后方运来。
可围城部队人吃马嚼,已经给补给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还要再运铁料,简直是强人所难。
其实,梅森也尝试过用亚麻、皮革、树皮等前线容易获取的材料制作绳索。
然而南方面军头一天晚上被麻绳弄翻了纵火船之后,第二天晚上立刻做出应对,改为先派载人的小船割断绳索,然后再出动纵火船焚烧浮桥。
所以兜兜转转,梅森最后发现,还是得用铁索。
可是铁料又运不上来。
梅森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前线就地解决粮草,腾出辎重部队的运力。
同时,也尽可能在前线就地搜集铁料。
但是新军一路急行军到诸王堡,紧接着就攻城,几乎没有在“接收”上投入多少精力。
许多西林行省的城镇,就只是换了个旗,然后一切照旧。
还有很多城镇,干脆连旗帜都没换,依然在骑墙观望。
于是梅森不得不尝试与地方市镇沟通,征收、采买补给,统筹、安排路线。
温特斯赶来诸王堡的路上,遇到了安德烈。
安德烈就跟温特斯发了好一通牢骚,抱怨这段时间,他又干回了押送辎重的“老本行”。
在温特斯看来,梅森学长其实已经陷入了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死循环:
为了统治帕拉图,需要打下诸王堡;
为了打下诸王堡,需要从西林行省汲取资源;
为了能汲取资源,又需要在西林行省建立有效统治……
而对温特斯来说,比“先打诸王堡、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