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夫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1/3)
听到这话,石瑶已经有些瞠目结舌,整个人听懵了。
刘子骥所想的,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你,似乎比大帅懂得多。”
刘子骥澹澹一笑,说道:“在你心目中,不良帅走过的路比任何人都长。但活的时间长,并不代表眼界比任何人都宽广。个人的局限性以及时代的局限性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
“不良帅就算活了三百年,也不一定比活了五十年的唐太宗要更加智慧。”
“若是唐太宗活了三百年,他绝对不会主动引发安史之乱,也不会坐视形成眼下这种局面。”
“本王入汴州之后,纵观朝廷各个地方的政务卷宗,发现眼下的盘剥赋税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各国为了在乱世中求存,势必会巧立名目,加收苛捐杂税!这样的苛捐杂税,致使普通百姓被盘剥过重,钱财一直向朝廷和军事重镇集中。是以,汴州城繁华富庶,王公贵族穷奢极欲,而其余地方则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当年大唐初立,唐太宗便下令减免赋税,为流离失所的百姓安排田地可供其耕作,百姓生活这才趋于太平,民心这才趋向大唐。”
“而袁天罡非但不为万民考虑,却为了逼死一个女人,点醒唐玄宗,主动引发安禄山叛乱,致使盛唐转衰。”
“可以说,大唐的灭亡其实与袁天罡脱不了干系,然而他却自以为这是在拯救大唐。袁天罡自认为天道无常,事在人为,殊不知事在人为中的人,并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天下万民。”
“夫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愚而不可欺,弱而不可胜。像太宗皇帝那样圣明的君主深知此理,懂得体恤百姓,这才对百姓张弛有度,观察时势而决定政策。若是按照袁天罡那样一意孤行,无视百姓苦难,大唐就永远不可能复兴。君王尚且还有罪己诏,袁天罡可曾认识过自己的过错?”
听到这话,石瑶面色瞬间沉了下来。
她原本就对袁天罡尊敬有加。刘子骥这番话,在她耳中可谓是刺耳无比。
她望向刘子骥,反问道:“照你这么说,大唐的灭亡莫非是大帅所为?”
“自入汴州以来,本王查阅卷宗,得知了一个惊为天人的消息。”
刘子骥沉声说道:“安史之乱前,大唐空前强势,万国来朝,人民富足。安史之乱后,藩镇数量由十个锐增到八十九个,人口由九百万户人锐减到二百九十万户人,同时吐蕃强盛、突厥复兴、回鹘南下,河西西域之地尽丧外敌之手,甚至长安都曾失陷吐蕃之手!自此,大唐的疆域迅速萎缩,陷入了宦官掌权,藩镇割据的局面。你觉得这一切,不良帅脱得了干系吗?”
“明明不良帅可以轻而易举杀了安禄山以及史思明这些叛军首领,除患于未发,可他却坐视不管,甚至故意纵容,主动引导后者叛乱。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点醒沉迷女色的唐玄宗,你觉得不良帅做的对吗?”
听到这些话语,石瑶顿时沉默了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
刘子骥这话已经将事实摆在了面前,她根本无法反驳。
毫不客气的说,安史之乱直接打折了大唐的“嵴梁骨”,让大唐从一个壮年男子,直接成了不能站立直身的残废!
最直观的数字,就是户部统计的三千六百多万人的消失!
虽然这三千六百多万人之中,有不少是逃到了深山野林、以及逃到南方,但既然已经跑掉了,那就不再算是大唐的人了。
十室九空,人相食、白骨露于野,这些可并不是夸张的词汇,而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三千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啊!
战争,是很残酷的。
越是古老的年代,就越残酷,因为战争中是不存在平民这个概念的。
没有人会在乎平民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