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讨论预算(2/3)
经让他的心在滴血了。加上四海钱庄、四海粮行的进驻宁波府,自己家族的粮行和钱庄也已经濒临倒闭。这时候他是不会考虑自己家钱庄的五分利远远高于了四海的两分利。他就是觉得,要是没有这七万两的补交,自己家族的生意就要好得多。
「免掉天下钱粮,未能惠及天下百姓。征收逋赋,都有东家从自家周边的庄户身上榨取。免了钱粮,郑公觉得这些人会将钱粮退回吗?郑公也是做过府县官员的,一定知道劣绅和胥吏之害,朝廷若是直接免掉钱粮,你觉得真的能到百姓手中吗?」
户部尚书毕自严淡淡地说了一句。
「地多之人就该死?更何况,朝廷现在考成法、又有都察院督查百官,毕尚书动辄胥吏和劣绅勾结之所,可也是有抹黑朝廷的嫌疑啊。我可是听说,现在有将近五百开明绅士准备到京城送逋赋,哭太庙。不知尚书口中的大明中兴可有如此场景?」
「郑侍郎有空了不妨看看这本账簿。江南逋赋之中,九成未清缴着家中田地人均五十五亩以上。何尝有中小户?倒是郑侍郎说的一点是对的,民怨确实不少,但是我也想请总理衙门并大理寺、锦衣卫共审其中十七宗平民抗税大案。我们看看,到底谁在说谎!」陈子龙也补充说道。
「可。」
韩鑛坐在上首的国相位置上,却是和自己以前在内阁的时候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陛下走的时候还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份短信,除了再一次说明了关于自己关于科学院存在的意义之外。剩余的就是建议自己,最好将自己和皇帝的矛盾公开化,持续化。
「由此,国相方为国相矣!」
陛下用了一句半通不通的言语结束了这一封短信,韩鑛也才理解了皇帝又一次离开京师的用意。即使从自己一个士大夫的角度来看,陛下能够做出这一举动,完全可以称之为史上明君了。为了这个帝国的兴盛,陛下是真的打算过渡出自己手中的权利。
可是,他看着下面的一些人,不禁问自己:
「陛下这么做值得么?读书人还真的以国为先?不就是收了你家的逋赋吗?你就动辄就要减免天下钱粮?这难道就是我曾经为之狂热、为之激动不已的家国天下都在心中的东林?这种信念难道都抵不住几万两银钱?」
「其他之事皆可议论。刚才陈子龙所提议之事,我这里准了。抗税之事本就是应该上报刑部的。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锦衣卫前去复勘几案。其余之事,大家继续。明年朝廷预算是个大事,我们总理衙门不说清楚,其他各个部会也不好做么。」
正说着,一个小太监委托胥吏给韩鑛递上来一个小纸条,上面是懿安皇后转达陛下的语句。
「明年预算钱粮宜宽不宜紧,宫中内库尚有三百万两余额,陈子龙处尚有两百万两机动,此事韩卿自知即可。」
韩鑛仔细阅读了两遍,这才如无其事的将条子收回到自己的袖口中。
「诸位都同意陈子龙做法?催缴逋赋和丈量田地,就是要抑制流民投献乡绅。加之朝廷要是更增加流民用工,只会让豪门乡绅更为不满。离开这些乡绅,大明如何治理?难道朝廷准备将官员下方到村落之中?」
「那又如何?行政学院今年有三百名里长,长久以往,难道朝廷就离不开乡绅了?我们也是权贵乡绅,但是我们还是读书人,和那些贪财的乡绅不同。我们眼中还有社稷、还有国家。若是这社稷不在了,我们今日还谈些什么,总之,明年支出但且不论,但是我坚决不同意减免粮银,尤其是天下减免。」
「你这就是与民为敌!不知人间辛苦!」
「你这是纸上谈兵,没有了粮银,停了你的俸禄如何?」
「我的俸禄乃是朝廷应有支出,为何要停了我的俸禄,怎么不去停下三大工程?」
「是你要减免天下银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