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who care(2/2)
好作品无人问津,有资源为什么不能通过水军宣传让更多观众知道?
孔雪见苏泽没意见,继续道:“宣传好说,只要找对人,砸钱就能搞定,难就难在剧本。”
“哎,现在好剧本比金子都贵,秦昊曾经吐槽说连周勋那种级别的演员几年都不一定能遇见合适角色!”
“编剧看似多,但真正有水平的寥寥无几,成名的太贵架子也大,根本看不上小公司,基本被巨头垄断。”
“比如紫金陈,虽然不是专业编剧,但水平高小说改编一部火一部,现在多少人盯着,抢着送钱眼巴巴等着新作品出炉。”
苏泽没说话,对于编剧有自己理解,首先没有好剧本跟国内编剧水平差不能说有绝对关系。
华夏什么时候都不缺人才,只不过编剧市场太乱,导致人才很难出头。
一是市场选择回报率快的作品,所以不断地拍流量剧、大ip,甚至是抄袭之作。
二是资本的横行肆虐,肆意加塞、飞页,缺乏对编剧的尊重,所谓知识产权屁都不算。
三是阶级固化,现在艺人大多数中产阶级出身,没点家底或者社会关系的也不敢选编剧导演专业。这就衍生出一个很严重问题:编剧对于普通家庭缺乏相应的共情力。
换句话说就是:
不接地气!
要说周勋接不到好剧本只是片面之词,到她那个级别考虑因素更多,现在连张紫枫都要考虑各种方方面面,更别说顶级大花。
这就看演员愿不愿意为角色放弃其他东西?
“说到底还是国内编剧地位太低,面对资本没有丝毫话语权。”孔雪无奈道:“人家好莱坞有编剧协会,能跟导演协会演员协会叫板,说罢工就罢工,咱们能比?”
“这两年游戏规则也变了,剧本和美术不一样,没办法一眼看过去就回答你吸引与否。也就是说除非编剧特别出名,否则资本淘金客是很难拿着一个本子去融资的。”
“只有外行才天真以为拍一部影视剧只赚观众的钱?”
“就像食人蚁借高利贷,再拿债权去融资才能资本利益最大化。影视作品也是如此,项目立案可以融一笔钱。导演确定融一笔钱。美术设定融一笔钱。”
“演员确定再融一笔,播出平台再融一笔,最后播出卖钱分账,做数据再融资。”
“成绩好杂七杂八版权打包一卖,拍屁股走人。”
苏泽摇摇头,周勋如果进陈凯歌剧组,你觉得谁话语权大?
这就是所有艺人都会极力吸引粉丝,鼓励粉丝刷数据,甚至极端化。因为越极端,越能制作话题,越出名越能融资。
一个有趣剧本和一个有名网文哪个更容易融资?
网文名声可以让资本在立项就融到一笔大钱,但价值也就止步于此,所以观众才会看见各种魔改和瞎改。
这些魔改背后是有商业逻辑的:压低成本,最大程度的省钱。
观众骂的狗血其实就是影视模式化,因为只有模式化才是影视产业最省钱制作方式。
资本傻?
他们自己不知道拍出来的是垃圾?
人家只是不在乎观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