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山内产业蔚然观(1/2)
躺在榻上的小平太回忆着山内持义那个老大爷“不怀好意”的笑,浑身如电击一般,抖了一个激灵。感觉老大爷的眼神都不对了,难道人到了一定年纪都喜欢保媒拉纤了?
不过还好细川春宫的女儿阿绫也还不大,不过想了想好像已经十二三了,搁这个时代嫁人已经勉强可以了。小平太反正接受不了这么小的,而且直江景纲那里还没有什么好借口去推辞。
一夜无话,小平太还要去旗本的役所上直,安排每天的巡守和警备人员。安排完这些就又要开辟新的工场作坊,建立房屋,设置工具用水。
此时的山内府中町已经大为扩展,从原本五六千人的町镇发展到一万余人。由于府中城常备兵力的增加,士兵和许多家属汇集到了城下。新特产的开发也集中了手工业人口和商业人口,原本就热闹的町镇更加繁荣。
当然由于日益膨胀的人口,城町显得有些杂乱,不过还是掩盖不了发展带来的好处。
由于是山内家直接管理的城町,并不是由町众进行处置的模式。所以套用一句话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不需要这些町众吵吵闹闹的投票商议什么乱七八糟的。只要山内义治一声令下,城下町的事一言而决。
以前小平太几百贯巨资修筑的石板街道基本铺设到了所有的主街上,其他的小路也夯土结实之后铺上石子。联通连川的沟渠也陆陆续续的开挖了出来,保证町内的生活用水、防火和下水处理。
似乎是出于当下这个时代统治者的军事考量,最靠近府中城的一圈地被通通空了出来,划做了武士宅,而且兴建起了有些防御能力的院墙。再外层则大多是有力町众能武装成奉公人)和城内大大小小的足轻们的小院子或者长屋,最后才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町屋。
规划的还是有些根据的,毕竟山内家的目光不是区区的一隅之地,而是有上洛辅助将军匡正天下志向的。山内府中町最后绝对不会只有这一万余人的规模,现在能提前布置好发展方向,还是很必要的。
小平太当然欣喜于町内的发展,虽然工场都要安排到町镇的外围,但他也乐得到连川边找块地方,筹办火绳工场。靠近河流会有很多的便利,首先是最简单的用水方便,随时取用。其次是上下游可以通行小船,很多东西就可以免去搬运的辛苦。
然后是可以设置水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力磨坊不同,小平太是借用水力来捶打采集的山牛蒡的绒毛,然后再将他们混杂进入草绳和麻绳当中,毕竟要细密的搓在一起才能增加火绳的持续燃烧时间。
按理说设置水车最好找水流既不太大,也不太小,四时流动,持续运转的。但是信浓的冬天也很冷,时不时连川就会冻上,设置水车到有三四个月用不上。天气这种东西人不能控制,或者是这个时代是没办法控制的。
小平太心想,还是可能要添购几个脚踏式的木槌,虽然是手工业工场,现在想想即使在古代办实体工业还是很不容易的。
这么闲逛一下到是逛到了之前的蜡烛作坊,由于山内义治占股一半,其他各位大佬和小平太分享另一半,最后小平太又忙,管不了这摊子事。大家一合计,得了,直接官办手工业算了。
大家东挑挑西选选,最后挑了一个积年的老同心,已经快五十岁了,出身乡下的地侍家。已经干二十五贯文的同心三十年了,有口皆碑的老实人。结果临退休,被一众大佬抬举,拔擢进入旗本众,以五十贯的年俸担任蜡烛奉行。
天上掉馅饼一样的美事就这么发生了,不仅做了武士,还担任了奉行。由于每年能替山内义治搂上三千贯文的私房钱,现在连儿子都被拔进了足轻众做队长了。
小平太看满面春风干劲十足的老大爷头头是道的和小平太介绍蜡烛工场的收支和产量,心想山内义治他们到是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