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欲速则不达(3/3)
:“我知道怎么做了。周总,我现在就回去,写详细报告,写好了再过来给你过目。”
周大林就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刘树文对他完全服气了,就意味着他完全信任了他这个老板,将来生产上面的事情交给刘树文,他也就比较放心了。
生产上的问题还有好多。比如装配车间,一个组负责一台设备总成的所有装配工作,既没有效率,也不利于检验监督装配质量。
他还知道一种更科学的装配办法,就是分解装配步骤,流水线作业法。一个小组只负责整个设备总成一个或者几个部位的装配工作,把这个部位装配完了,检验就可以及时插进来,检验合格后,立刻转到下一个装配小组那里去,再由下一个小组,装配另一个部分。以此类推,装配,检验,转下一工序,再装配、检验,直到设备装配完成试机。
熟能生巧啊。一个工人,你让他掌握整套设备,几百个零件的所有拆装技巧,过于复杂了,他记住前面的,没准儿就忘记了后面的。你让他整天的只拆装一个部位呢?他能够很快就掌握这一个拆装技巧,而且在长期重复同一个动作的时候,可以迅速熟练,这就大大降低了技术要求。同时,也容易找到更省时省力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一个工序一个工序的走,检验就容易插入。而像现在这样,检验总不能一个装配小组派一个,随时盯着装配工人工作吧?这得配多少检验啊?
这个办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装配车间的工人,每一个小组也就熟悉设备上属于他组装的那部分,对其余部分并不熟悉。
说白了,就是虽是装配工人,却并不知道自己装配设备的全部构造。这样的做法,设备的一些关键构造,就更容易保密。即便装配车间有工人辞职了,去其他真空泵厂干,也不见得可以说明白临水真空的设备,到底哪个地方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更好的管理办法。可是,周大林却没有和刘树文谈起。因为他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他的改革,需要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有计划地开始,绝对不能操之过急。
俗话说的好,欲速则不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