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国姓窃明

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3/4)

目录

廷内部遴选了一番,想先看看有没有谁自告奋勇去的。

谁知,南京朝廷中大部分废物点心,听说辽东巡抚的辖区事实上只有一个金州卫,还是兵荒马乱刚刚打下来的、还孤悬海外被鞑子包围,不知道一旦开战能不能及时得到后方增援……

最后竟一个级别够、又主动肯去当的文官都找不到。

其他愿意为国分忧的有识之士,要么是官职太高,要么是太低,所以不太合适——比如史可法这样的忠义之士,当然是不怕为国效力以身犯险的,但他都内阁首辅了怎么可能去那种破地方。

朱树人挤兑了一番那些胆怯的废物点心,最后也就破格提拔年轻人去当巡抚。

一开始他提出,直接让张名振兼任辽东巡抚!

但这事儿太过于违反大明祖制,大明都两百七八十年文武分家了,武将地位低下,哪有让总兵、将军出身的人当巡抚的道理?

这个提议自然是因为过于惊世骇俗,被无数懦弱文官苦劝。

好在朱树人一开始也没打算非要提拔张名振兼文官,投石问路吓住守旧派

后,他就抛出了第二个人选,让郑成功当辽东巡抚。

郑成功也有绝对的海军实力,而且郑芝龙已经死了三年多了,郑成功孝也服完了,郑家的实力完全被他一个人掌握了。郑成功当上辽东巡抚后,还怕郑家的海上力量不肯竭尽全力?

这个人事提议一提出,最初也是有不少人下意识想反对。而理由自然也是郑成功的级别稍微低了一点点——郑成功多年前就已经是户部的郎中级别官员,后来历次积功升迁,如今倒也有侍郎层面的履历,按说要外放巡抚,也就最多差半级。

但反对郑成功的主要理由,还是他的年龄太轻,做官资历年限太短。郑成功基本上就是崇祯末年才刚刚踏入仕途的新人,而且当时才十六七岁就做官了。而快速升迁,主要是隆武年间这六年。

一个才二十六岁的年轻人,要让他做一省巡抚,这让那些守旧派熬资历的人怎么想?

可惜,他们已经反对过朱树人一次决策了,反对势能被消耗了大半,现在再要接连反对,就太不上道了。

而且朱树人给过他们机会,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去事实上只有一府辖区、还危险无比的辽东当巡抚的。朱树人再要推人,而且推的确实是文官出身的,他们也就没脸反对了。

最终在一番朝廷博弈后,朱树人顺利把郑成功推上了辽东巡抚之位,让他三个月内上任——任命下达的时候,已经是隆武六年十一月底了,毕竟此前光复大连府也是十月底的事儿,任命决策消息往还只花了一个月,已经很快了。

所以郑成功得确保在明年二月底之前,抵达大连上任。

算算时间,寒冬腊月渤海会结冰,二月份启航北上,刚好可以解冻,也赶上海路漕运季,还能在南京过完年再北上,这个时间节奏,朱树人也算是够照顾他那个小兄弟了。

得知自己居然终于做到了封疆大吏,还是二十七岁的年纪轻轻就做到巡抚,郑成功自然是感激涕零。

他觉得郑家两代人奋斗至今,总算彻底混到了地方政坛的顶层。

他爹郑芝龙拼了一辈子,因为出身不好,所以最高也就是福建总兵,到死也只能是一省最高的武官。

他过完年才二十七,已经做到了一省最高的文官,那绝对是光宗耀祖了。

临走之前,他免不了在南京找朱树人送礼请客,表达自己的感激,又掏出几百万两银子助饷。

朱树人当然不在乎小老弟这点银子了,他只是拍拍郑成功的肩膀,鼓励他好好干:

“你们郑家的船不适合在黄海航行,不过船不是问题,朝廷会贴补你的。水兵军械这些,你自己要上点心,鞑子可能会不甘心发起反扑的。

孤希望大连府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穿成反派下堂妻 我的洞府通异界 宋雄 盖世神医 武甲巅峰 某美漫的氪星人 走进不科学 重生东京,开错外挂 娱乐:从反派开始的影帝之路 旧春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