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走进不科学

第四百零三章 载入人类科学史的一天(下)(3/5)

目录

引力源。

这种粒子其只参与引力但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无法通过电磁手段探测到它,故称为“暗物质”、

二则是不引入暗物质的概念,而是通过修改引力理论,使得修正后的理论在宇宙大尺度结构上符合天文测量结果。

粒子物理学家选择方案一。

因为毕竟引入新粒子是更经济和屡试不爽的办法,并且早先的许多模型引入后来被证明都是正确的,比如说希格斯粒子。

但广义相对论学家呢,则大多喜欢方案二。

因为又可以吃成长快乐了。

目前持观点一也就是暗物质存在的科学家数量,要远高于后者。

比如咱们国家就发射了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上天探查,国外也有很多相关项目。

现在科学界比较准确的说法是这样的:

宇宙总质能中,只有4.9的可见物质。

也就是我们看得见的星系、星云尘埃、恒星、行星等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9,还有95.1,是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这不是民科哈,是宇宙学如今比较统一的看法。(比如《science》的这篇10.1126/science.1146676还有这篇/10.1093/nras/staa3016)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

虽然理论上支持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有很多很多,暗物质的存在概率要比‘引力子’大上了无数倍——这里的无数倍不是夸张,而是确实如此。

但截止到目前,人类依旧没有发现任何一种非广义概念的暗物质。

这玩意儿某种意义上有些像是黑洞:

大家都知道黑洞存在,但直到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拍到了吸积盘之后,人类才第一次从事实上确定了黑洞存在。

在那之前,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只能用现象去表明黑洞存在。

暗物质也是同理。

在中微子震荡发现之前,科学界一直认为中微子最可能是暗物质。

但在中微子震荡被发现后,这种可能就被pass了。

因为中微子震荡证明中微子在宇宙中星系形成时是相对论性运动的,如果它们作为暗物质的主要成分的话,将会阻碍星系乃至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所以不能是暗物质的主要成分。

如今中微子被归类为了热暗物质也就是以接近真空光速的速度运动、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暗物质的一部分。

这就好比进化论一直在找标准的‘人猿’,也就是界于原始人和猿猴之间的那种进化中间体。

但找来找去死活找不到人猿,就只能无奈把黑猩猩归类到了‘半步人猿’‘猿猴巅峰大圆满’‘可受人猿一击而不死’这种概念。

也就是硬算的话可以算进去,但没啥实质意义。

如今理论上符合暗物质条件的粒子模型,只有五种:

弱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

轴子、

惰性中微子、

超大质量粒子、

超轻矢量粒子。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WIMP和超大质量粒子。

WIMP也叫冷暗物质,这类粒子如果存在的话,它们会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大量产生。

然后在宇宙的温度降低至WIMP粒子的质量能标之后,它们会快速地相互湮灭。

最终剩余一部分遗留至今,成为暗物质。

徐云在科院认识一个很喜欢仙侠的老教授,他还给WIMP取了一个很有仙侠气息的绰号:

道标。

这也是目前研究人员最多、话题度最高的一种模型。

至于超大质量粒子么.又称为哥斯拉粒子、耳根粒子。

它指的是质量大于暴胀能标约1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东京,开错外挂 娱乐:从反派开始的影帝之路 旧春闺 三国:刘备帐下,朝九晚五 超凡:从恶魔开始 我行走于过去,延续未来 怪力美人她在娱乐圈封神 我,黑暗巨人!善心大起 寒门枭士 薄情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