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抢了霍金饭碗(上)(4/4)
界才在数学上对它有了一定了解。
然而这仅仅还是个开始。
按照历史发展。
从1920年开始,物理学界对黑洞的研究还会停滞整整五十年,直到1970年前后才会出现关键性的突破。
这个突破便是霍金提出的黑洞面积定律,以及雅各布·贝肯斯坦根据霍金定律提出的贝肯斯坦极限,也就是贝肯斯坦霍金熵。
贝肯斯坦极限解释起来很复杂,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
半径r的球体,总能量(包括静止质量相应的能量在内)为e,那么这一球体的熵最多是2πkcer。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其实也是错的。
&n,体积是12603,如果看作球体则半径为6.7。
按一般人脑的尺寸和质量计算,人最多只能有1042种念头。
即便人们意识上传,变成巨大计算机中流动的思维,这个界限仍然存在。
地球大小的计算机或“大脑”,也最多只有1075种念头罢了。
256位密钥就可能让这计算机硬算快两分钟,512位密钥则可能要硬算将近10的72次方年——因此某些里某某角色一个念头可以推演古今的情节压根就不存在,实际上连个密码锁都未必破解的了,咳咳.
同时限制这点的还有布雷莫曼极限,1kg物质1秒能够达到的最快的运算速度是1.361050次方个bits算了还是不毁玄幻了。
总而言之。
贝肯斯坦极限证明了黑洞拥有黑洞熵,并且与黑洞的视界面积成正比。
这个过程虽然是纯数学推导,但2015年li观测到的引力波事件g150914却证明了这个推导的正确性。
同时很令人感慨的是。
贝肯斯坦极限这种后世你可以在《走进本土驴》这类网络里看到的概念,在眼下这个时代却属于彻头彻尾的奥秘极知识。
即便是杨振宁这样的大佬,此前都闻所未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