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北宋穿越指南

0897【留学生】(2/3)

目录

夏使者,当天就被鸿胪寺官员怒斥。

“西夏牧民再敢越界,若是没有纠纷还好,如果伤及我大明边民,必定派大军讨伐西夏!”

“不敢,我国一定严格约束边民。”

西夏使者曹抟连忙赔笑脸。

曹抟是西夏曹贤妃的幼弟,西夏太子的舅舅,西夏前太尉的孙子。

他的祖宗,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张议潮的外孙婿)。

曹抟说道:“此次纯属边民愚钝,不小心越了大明国境,我主已严厉惩罚那些边民。”

好不容易把鸿胪寺官员送走,曹抟回到院中唉声叹气。

大明太坏了,自己边境人口不足,竟然诱招西夏边民!

西夏能种粮食的地方,就那么三四处而已。

其中一处,就是从横山到天都山,再到兰州那一线。对于大明、大宋来说,那里是贫瘠边境,可对西夏而言却是可耕可牧的沃土。

北宋修筑寨堡蚕食过去,大明又收复了北宋地盘,严重压缩西夏的战略空间,而且导致西夏的产粮数量减少。

西夏边境的牧民、农民愈发穷困,而大明竟然通过走私商人,宣传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

首先尝试越境的是农牧奴隶,他们受不了愈发严重的剥削,想尽办法逃到大明地界。结果立即被安置落户,还分给田产和牲畜,直接从奴隶变成自耕农。

紧接着,西夏边境的穷困农牧民,也陆陆续续越境投靠大明。

这些人没有什么国家民族认同感,他们以前夹在北宋和西夏之间,每次打仗都要遭殃。要么给西夏当兵,要么给北宋当兵,不论给谁当兵都是炮灰。

现在大明国力更强,而且还善待百姓,西夏边民直接用脚投票就跑来了。

失去牧奴和佃户的党项边境部落,实在受不了人口流失,于是越境跑到大明来抓回奴隶。

就在今年初,双方打了一场。

大明在横山地区的驻防军,斩杀俘虏数百党项部众,甚至还反越境杀到西夏国内!

冲突爆发之后,李乾顺颇为担忧,连忙派小舅子出使大明。

幸好,只是被训斥一通。

曹抟在四方馆住了几天,发现冲突并不影响两国关系,于是放下心来享受洛阳繁华。

日本遣明使也换人了,这次的正使叫河内经国,还带来一个叫平清盛的留学生。

平清盛今年十七岁,由于日本改革风俗,他并没有染成黑齿。

这小子腰挎一把倭刀,成天在洛阳城里转悠。

再过两个月,太学的新学期开校,平清盛就要去“国际班”就读。

太学的国际班,只招收番邦贵族子弟。传授的内容也不多,先给留学生们开蒙,然后学习儒家经书,继而便是各种诗词文章。

“表兄,听说城外数里有一所武学。”平清盛不知从哪儿打听到军校的消息。

河内经国其实姓源,而且是源氏第一顺位继承人,因为家族内斗才错失家督之位。

平清盛是他的表弟,源义朝是他的堂弟。

河内经国叮嘱道:“不要胡乱窥测,那里是军事重地。”

平清盛说:“我来大明,不想学儒经,想去学大明的兵法。石见国城一直被大明霸占,等我继承了平氏家业,就带兵把石见国夺回来!”

“你太年轻了,只会说这种胡话,”河内经国担忧道,“而且两国交战,粮食和兵甲最重要。只学兵法,是打不过大明军队的。”

平清盛说:“应当偷学明国的铁炮之法。”

河内经国说:“不能在洛阳偷学,应当在沿海城市,偷偷接触火药匠人。先学会如何精炼火药,再打听铁炮怎样喷出药子。明军在石见国使用的鸳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安思柔冷夜机小说 黎烟温西沉 秘境猎人林朔 陈凌林雪 秦默德云社相声 陈轩甄宓 安溪澜乔墨宸 沈炎秦若云 江羽林依依 顾汐霍霆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