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太上皇的文青梦碎】(3/4)
朱国祥和后妃、子女、太监、宫女,以及部分侍卫,接下来几天会住在寺庙里。大部分侍卫,则在山下扎营,并且把守各处山道。
住持领着僧人,在山光桥迎接,并带着太上皇游览山岭和寺院。
当地文武官员想要跟随,被朱国祥打发回去办公,只留下文武主官全程陪着。
次日,事先进行局部戒严,扬州文武引着太上皇闲逛。
扬州知府叶义问的政绩还不错,否则也不可能调来这里当官。
但军事方面肯定不行。
历史上,他成功预测金兵南下,建议南宋朝廷早做准备。结果完颜亮真来了,南宋君臣认为他通晓兵事,于是让他督师抗金。
他说起来头头是道,真正掌兵却各种骚操作,很快就被罢官扔去提举道观。
登上扬州北城楼,叶义问指着城外说:“扬州这些年愈发繁华,但人口多了不便管理。臣拟增筑北面城墙,并规整新城区的街道,只要成功留任就可动工。”
“为何需要留任才能动工?”朱国祥问道。
叶义问说:“跟那些百姓谈搬迁安置就花了两年时间,臣三年任期将满,须得留任才可执行。否则的话,下一任知府来了,还得重新再谈过。”
朱国祥听得明白:“城外多有不听话的富户?”
叶义问点头:“除了富户,还有官宦人家。大明第一科进士李易,其家宅和田产就在那边。李家人已经谈妥了,给他们置换南郊一片地皮。被迁走的南郊百姓,一些搬去更远的乡村安置,一些愿意进城就分给房屋。”
扬州的情况比较特殊。
北宋的扬州城,面积比唐代扬州城更得小。
五代时这里被屠城洗劫好几次,甚至连大片城墙都被扒了。后周时又毁一次,重建和增筑时都面积不大。
随着人口日渐增多,城外房屋乱七八糟毫无规划,早些年甚至还有大片耕地。
而且官员和富商家庭也极多,拆迁工作极为困难。
不仅如此,扬州城外还有军队驻扎地。想要拆迁,还须获得兵部批准。
叶义问说:“臣在增筑扬州城的时候,打算恢复唐代罗城那一片,直接让扬州城区面积翻倍。扬州有钱也有人,完全可以那样增筑。”
朱国祥微笑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按照叶义问的增筑之法,扬州的城区面积,将一跃超过省会楚州城。
那个时候的扬州,才是完全体的扬州,而非现在这样城市拥挤,放眼城内城外各种脏乱差。
逛了一阵,朱国祥想游玩瘦西湖。
结果扬州没有瘦西湖,只在主城西北有几片水洼,而且水洼之间还没彻底连通。随着附郭居民变多,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水质恶化隔老远都能闻到臭味。
朱国祥站在自己心心念念的瘦西湖旁,捂鼻看着那浑浊不堪的水洼,美好幻想如玻璃般瞬间碎裂一地。
老子的瘦西湖啊!
朱国祥痛心疾首的对叶义问说:“确实该借着增筑城池,好生整治一番。堂堂扬州,怎能这般模样?这几片水洼,也可以连成一片,种些藕荷以娱百姓。杭州有西湖,扬州也可以有瘦西湖。”
叶义问大喜,当即让人拿来纸笔,请太上皇题写“瘦西湖”三个大字。
有了太上皇的墨宝,他留任扬州知府就稳了,一切拆迁工作也能更顺利,包括说服兵部拆迁扬州军营!
朱国祥又问:“二十四桥在何处?”
“那边。”叶义问指着西边。
唐代的二十四桥,就在扬州西城墙外,如今已快要变成郊外了。
二十四桥附近,到处是随意搭建的民居。
哪还有半点诗情画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