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1/16)
大禹,姓姒,传言为颛顼后裔,鲧(gun)的儿子。
史记鲧是颛顼的儿子,鲧生禹。
但是我们以山海经为准,《山海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如果你们把这个‘生’,当做生孩子,那么鲧比颛顼还大一辈,这显然很离谱。
我过,生不一定是孩子,它也可能是指衍生出的部族,这句话本身也表达了这层意思。
黄帝后裔的一支,衍生出了骆明一族,骆明又衍生出了白马一族,白马可能是那个部族的图腾。
具体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总之名为白马。我猜啊……可能是龙裔图腾。古代白马是龙的化身。身高八尺的白马,被认为是龙裔。
总之,鲧就是白马一族领袖。
从记述者的角度来翻译,意思就是‘白马一族,是现在的鲧族’。
我是以山海经为准的,所以鲧不是颛顼儿子。
不过史记可能也非空穴来风,有一种法是,颛顼的儿子之一是鲧曾,鲧曾生了鲧祖,鲧祖生了鲧父,鲧父生了鲧,鲧生了禹。
这么算的话,颛顼是禹的六世祖。
鲧可能是个谥号、尊号之类的,白马一族的领袖,世代都叫‘鲧’。
因为世代都叫鲧,所以如何区分这几代鲧呢?于是就把最后一代叫做鲧,上一代叫鲧父,上上代叫鲧祖(祖父),上上上代叫鲧曾(曾祖父)。
是颛顼儿子的,乃是鲧曾。司马迁可能没梳理清楚,直接记述为鲧,于是认为禹是颛顼的孙子。
无论是哪种法,不管鲧和禹,是黄帝分化的一支后裔,还是颛顼分化出去的一支后裔。
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黄帝一系血脉。
然后问题来了,他们不姓姬,姓姒。
不姓姬,明显他祖上也不是嫡子,被外封了。
过了我之前番外的,应该都懂。
黄帝分封了十四个儿子,其中十二个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姬毫无疑问是嫡系,十四个儿子,十二个姓,还有俩呢?还有俩也都姓姬。颛顼和帝喾分别继承。
所以‘黄帝生骆明’,里面的骆明一族,应该是这十二个姓里其他的某个姓,比如姞(我猜的)。
之后骆明一族,又分封了某个庶子一脉,分化出了另一族白马。分化出去肯定得有别的姓啊,所以姓姒。
再之后,宗家一脉单传,部落式微,一直也没有更多的土地分封,所以白马一族再也没有分化别的氏族。
所以才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直接就是鲧了。
如果是指个人,那这辈分短得离谱了。
所以这一定是部落分化,分化就必须封新的姓。鲧禹姓姒,姒却不是黄帝分封的十二个姓,所以中间一定分化过一次。
那一次,就是骆明生白马。如此便正好对上了。
只分化过这一次,所以从黄帝到鲧,才如此的‘短’。
从世系就能得出来。
姬姓极度强势,一代代疯狂开枝散叶,而白马一族,鲧之一系,却始终困在一隅,历代都没有能出人头地的大人物,以至于连续很多代,都没有扩充支脉,始终是宗家一姓单传。
从第一代鲧开始,一直都姓姒,一直都是鲧这个鲧那个,直到出了禹,成为了帝,还获得了‘大禹’这样的美谥。
大禹不是名字。
他姓姒,名叫姒文命。没有别的法,他从就叫姒文命。
在我们来,这名字可以是取得极好了。文命,多美的一个名字。
但这其实,侧面表达了大禹时候的地位……双字名,属于贱名。
自古以来,单字为尊,双字为贱。
这种情况直到魏晋五胡乱华之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