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第七章 定鼎 第二十一节 蛙跳登陆(1)(1/3)
成大猷轻轻嗅着这略带着河腥味儿的水汽,深秋的扇江入海口此时比任何时候更宽更深,浩荡东流而下的江水似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它的去路,浊浪滔滔,以一泻千里之势冲入大海,似乎在告诉人们不要轻易想要越过自己的身躯。
单筒千里镜中,江对岸的一切尽在眼中,一切显得十分平静,成大猷满意的添了一下有些干裂的嘴唇,扇江天堑,这个时节要想越过扇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尤其是进入深秋季节,江水徒涨,比起原来枯水期时江面几乎扩大了三分之一,而许多江岸边的作物都已经被卷入水肿,便成了芦苇带。这临近入海口的地方,没有人注意到这里将成为历史上光辉的一点,永远写入唐河历史中。
自从接受了北伐任务之后成大猷就已经在策划如何打一场漂亮的北伐战争,东海作为帝国排在前三位的富裕郡省其重要性不问可知,成大猷当然清楚泰王殿下现在的想法,完整无缺德将东海纳入囊中才是最符合泰王殿下的意图的,当然这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成大猷还是准备好谋划一番,看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损失夺下东海。
东海的中心自然是金陵,但扇江成为一天天堑护卫着大半个东海郡,要想从陆路攻伐东海,鲁阳和彭城这一带新成立的十五军团集中了四个师团兵力,这四个师团大多由后期燕云东海两地新成立的独立师团演变而来,成大猷虽然并不放在心上,但一旦在鲁阳和彭城这一带展开战斗,战火不可避免会给这一带带来损失。尤其是如果敌人固守两座府城。北伐战争演变成为攻坚战,那带来的损失会更大,所以成大猷一直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更有效更彻底的方式来解决这一战。而出其不意渡江一战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这个选择有着许多致命的缺陷和克服。
司徒泰在放弃江南之时就已经意识到了江南一失东海的危险,所以在撤出江南时就已经将扇江沿岸的船只全部收缴一空,统统押往江北,整个扇江上下几乎再也找不到几条像样的船只可供渡江之用,而司徒泰也意识到如此漫长的江面他无法杜绝西疆一方小股部队的渡江,所以沿江几乎每隔五里就修建了一座烽火台,一旦有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收到警讯。而且他还专门抽调出了几乎北方军所有七个骑兵联队分散驻扎在沿江数百里沿线,保持机动优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赶到警讯发出底,一举击杀渡江的小股西疆军。应该说司徒泰为了这条散扇江防线可谓是煞费苦心,但他忘了仅仅是整个江防并不足以阻挡西疆军北山的脚步。而整个东海郡的东面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千里的海岸线也是能够守御住的么??
成大猷提出了利用水军和海军的舰船在余杭集中北上在扇江入海口处让第八军团一个主力师登船直上北方从东海腹地登陆杀入东海这个计划,而其他四个师团则在鲁阳和彭城一带发动佯攻吸引敌人十五军团的注意力,这个计划立即赢得了梁崇信的大加赞赏,并且立即和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的余杭和松江各府联系民船,当然这个行动还保持着一定秘密性,一直到预定集结时间这一天才算是真真正正落定下来。
一百多条从余杭和松江沿海征集而来的民船陆陆续续开始靠岸,这原本是一处高堤,被临时加固后作为了船队靠岸后的登船所载,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士兵开始登船,在三个小时之内士兵们必须全部登船,然后船队将会顺着江流先行入海,在转道向北。
虽然整个登船队形显得有些凌乱,但是应该说整个过程还是相当顺利的,除了几名士兵在登船时不慎落水外,并没有其他麻烦。只是等到战马上船时延误的时间稍稍多了一些,为了加强突击部队在东海腹地登岸后的攻击力。成大猷决定还是尽量保留两个大队第骑兵,这也意味着有两千多匹战马不得不用将近60条船装运,这也极大地增加了运输难度,好在余杭和松江两地都考虑到了所需船只可能会出现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