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冬洗热水澡,胜过穿棉袄(求票哈)(6/7)
忆傍晚领着孙征南和徐横去县里了。
江南老百姓还是挺注重生活品质的,渔民们没有条件只能凑活度日,但县城里的人冬天生活就要滋润多了。
码头上有几个小摊摆放着,由此能看出自由经济在国内的逐渐复苏。
这些小摊有卖煮霜肠的、有卖牛羊杂碎的,一些看身影就知道是劳力或者水手渔民的糙汉子在小桌前喝酒畅聊。
炉灶上的锅子里热气腾腾,三五成群的汉子坐在油腻的茶桌后面,或者捧着一碗霜肠或者举起一盅子热酒,天寒地冻,他们自得其乐。
海风呼呼地吹,但他们似乎一点也不冷。
相比贫困的农村,城里头的冬天要温暖的多。
不过马路上很安静。
此时城区里已经是万家灯火。
第四工人新村在城区北部,沿着淮海路直走就能看到一片片小楼房区域,那就是工人新村了。
工人新村曾经聚集了全县的工人,一直到现在,这片城区都是县里的热闹区域、经济发达区域。
这里有整齐划一的楼房,有公园,有游乐场,有少年宫也有电影院。
这里还有县城最早亮起的路灯,淮海路上隔着三四十米就有一盏昏黄的路灯,不过还亮着的不多,好些是被小偷用弹弓给打碎了。
路灯不灭,他们不好进门。
王忆三人走去,借着一处还在亮着的灯光看到一家店铺。
灯光有些昏暗,店铺门口又有一棵梧桐树,这样难以看清店铺名字,透过绿色木板门上的玻璃往里看,里面有个柜台,后面墙壁上挂着一些衣帽饰品。
比如带着胸饰的精致毛呢,比如一定玫瑰红的宽边帽,下面还吊着一双同样颜色的拖鞋,再比如几件悬挂着的西式大衣,看起来挺奢华的。
王忆以为这是一个服装店,但又看到里面美发用的那种皮椅子……
这时候里面的人注意到了他们的张望,顿时走出个姑娘来,急忙忙的将两块木板插进门上玻璃窗的槽里,挡住了窗口让人无法张望。
两块木板也是绿色的,用红色油漆写着‘南国风情、大胆开放’。
王忆吃惊的跟孙征南和徐横对视。
这是个什么店铺?
仨土包子一边走一边讨论,最后也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
倒是很快到了工人新村。
工人新村里还是热闹,这会吃晚饭的光景,不少孩子在外面闹腾,家长穿着围裙端着饭碗的出来吆喝孩子回家吃饭。
还有的孩子估计是犯错惹麻烦了,风一样的从门口跑出来,后面是个年轻的母亲手持竹鞭在追赶:“草拟娘的周小楠,还敢跑!”
王忆看的很乐呵。
很有生活气息呀。
不过这样一来就不适合进入孙为民在第四新村一号楼的宿舍捣鬼了。
他们三个陌生人而且都是年轻人溜达过来,好些出来喊孩子吃饭的大人都在警惕的盯着他们。
绝对没把他们当好人!
还有老太太出来拉走自家孩子,低声说:“快点回家,来拐子了,他们要把你拐走打断腿当乞丐去要饭。”
另有人不知道在哪里操着外地口音吆喝一声:“这三个银是哪里来滴?看着可不像好银呐。谁快给街道办上打个电话,叫他们过来看看。”
王忆一听这话傻眼了。
这年头城里的老百姓这么警惕这么爱管闲事的吗?农村都已经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了,怎么城里社区警惕性这么高?
还好孙征南提前过来踩点来着。
他愤怒的回嘴说道:“谁在污蔑人?我们就是去老四馄饨担吃两碗馄饨,怎么还污蔑人、乱扣帽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