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剿匪(2/4)
识到了真正的难题在哪里。
所谓皇权不下县,这个历代的毛病,也就不要说了。
光是大宋本身,为了加强皇权,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搞得那些骚操作,就让人头疼了。
吹嘘大宋富裕冠绝古代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人算什么大宋的文治如何如何了得……这些人或许忘了,大宋多的是国库财政收入,而把财政收入等同百姓富裕,如果能说得通,大约就可以拿个炸药奖了。
其实相当程度上,财政收入越多,代表百姓手里剩下的越少,民生甚至是更加艰难。
自从秦汉开始,两千年间,中原大地都是农业时代,农业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增长缓慢,甚至长期停滞。
有过统计,两千年间,财富只增加了区区一倍。
只有进入了工业化之后,财富才开始爆炸增长,所以儒家说天下之财有定数,朝廷拿的多了,百姓自然就少了。
这话其实是对的,只不过他们眼中的百姓不包括普通人罢了。
弄清楚这件事情,也就明白了,大宋长期是以牺牲地方为代价,拼命供应朝廷,满足上面的开支,搜刮天下财富,供养出那么几个繁华都市。
至于京城之外……你是哪一旗?你有通天纹吗?
所以说,剿匪的第一步,就要强化地方财政。
“看起来要给下面更多的钱粮了!”赵鼎自言自语。
刘子羽却是一笑:赵相,光是给钱就行了?”
赵鼎大惊,还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
“赵相公,现在地方的官制,能接得住吗?钱发下去了,有谁来执行?”
赵鼎再度无语,大宋地方的权力划分,的确跟火车碾过的乐事薯片似的,碎到了极点。
大宋在地方上,是存在路一级的行政单位,有点类似后世的省。
但是对不起,路的最高长官叫转运使,顾名思义,就是把地方的钱粮转运到朝廷,说白了,就是个征税的。
虽说后来转运使权柄不断增加,但是根本职责还是没变。
尤其是在抗金过程中,赵桓最缺的就是钱粮。
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转运使,都得到了升迁重用,还有不少人步入政事堂。
除了转运使之外,还有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就是经略安抚使,由于各地的名号权限地位不同,叫法也有差别,大约就是个管军的,统称帅司。
在这一文一武之外,还有一个提举刑狱事,一个提举常平仓。
很显然,这四个人,各管一摊,互不统属。
而且还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某位大人物,挂着都转运使的名头,管理两个路……下面的提举刑狱事也就是两个,该怎么协调,才能如臂使指,畅通无阻?
在实际运行中,除了极少数能力强悍的大臣,可以总揽大局之外,其余的情况都是互相扯皮,彼此推诿卸责,乱成一团。
讽刺的是,赵宋朝廷对于这种情况,还挺美的。
这叫制约有效,就问谁还能威胁朝廷?
的确是没人会威胁朝廷了,但是什么正经事也别想干了,尤其是涉及到地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的事情,更是想都不要想。
“莫非说……要改革地方官制?”
赵鼎喃喃自语之后,也是下意识打了个冷颤,觉得脊背发凉。
官家啊,折腾政事堂就够了,还要对地方下手?
赵鼎头都大了,刘子羽也唉声叹气,他的退休大计真不知道要推迟到什么时候了……
而此刻的赵桓,正在面对着大宋的地图,拿着一柄长剑,不停画来画去……偌大的江山,被他划分成了三十几个区域,这就是现在的剿匪区,也就是接下来的各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