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族长压力大

第一百三十四章 难兄难弟(第一更求月票)(2/3)

目录

是贪心,想着桂重阳买的地就是桂家的地,当分自家一半,而是晓得桂重阳是读书为业,长房的地少不得以后也是桂春种。

同样是佃地,佃堂亲的自然是比佃外人的强。

杨威、杨武兄弟也在,听着这买卖没有什么意外的。

在兄弟两个看来,以自己二叔不学无术的性子,总有一天会将手头上的地都败光也不稀奇。只是如今二房就剩下四亩地,还都是佃出去的。

村里佃地的规矩,是四六分或五五分。

四六分,是地主四、佃户六,秋税是佃户自己负责缴纳的;五五分,地主与佃户均分,可地主负责缴秋税。

朝廷规定的农税不高,可架不住地上政府各种摊派,一来二去,各种税赋就要到亩收的一成。因为一亩中田平均两亩收成的话,地主、佃户、农税,基本是四、五、一这样分配。

杨银柱家的地佃给杨氏族人,谈的就是四六分。

说起来,杨金柱家地只有四亩地,不够种,也佃了村中大户林家的十亩地。

杨银柱这边,之所以宁愿将自己的八亩地佃给别人,而不是亲兄长种,就是怕杨金柱家哭穷少给租子,说不清楚,说到底还是小人之心。

杨威与杨武兄弟都琢磨二叔家的口粮问题。

今年还罢,那四亩糜子是二房自家种的,直接顶了五百钱。剩下八亩地,因为是佃出去的,谈好的秋收四成收成,按照每亩八斗算,一季就是六石四斗带皮粮食,一年是收两季就是十二石八斗。

十二石八斗粮食,就是没有糜子地的两石半糜子,一家四口也足够了。

可八亩中田卖了四亩,明年的租子就只有六石四斗,口粮亏空就大了。

杨武、杨武相信,以自己二叔的人品,说不得到时候亏空的口粮还得自家去填补。

杨金柱说了收那四亩糜子的事,桂家人自是没有意见,一行人推了两辆独轮车,又去了山脚下的糜子地。

用了两个时辰,天色擦黑的时候,这边的糜子也收完了,一行人又回到桂家二房。

晚饭还是糜子面窝头,只是菜从中午的腊肉炖雪里蕻,换成了老鸭熬白菜。

这一天熬下来,就是几个小的,都累的不想说话,更不要说几个劳力。

约好次日去杨家收秋,大家就各回各家去了。

等回到老宅,桂重阳就将两张地契交给梅氏。

梅氏脸色笑容都舒展来了,提着的心总算踏实下来。就算以后镇上铺子买卖不顺当,桂重阳名下有这十亩地,嚼用够了。

桂重阳是想要做地主的,自然不会满意只有这十来亩地,只是他年幼势单,也不着急。他已经想好了,秀才免税是八十亩地,初步目标就是在童试后买地到八十亩。

要是桂五的童试也顺当,也是八十亩地。两房小两百亩地,就够桂春打理了。

*

次日,桂春带了桂重阳与梅小八去杨家收秋。

杨家总共是十四亩地,自己的四亩,佃的林家的十亩。十四亩都是中田,之前种的麦子,麦收后种的黄豆,现在也能收了。

黄豆秧不如糜子整齐好割,三大三小用了三天的功夫,才将十四亩地的豆秧都收割完。

到了第四天,又开始打了两天豆子,拢共收了将近三十石黄豆,才算是收完秋。

因林家自己缴农税,所以杨家要交五成收成。只是因杨家要黄豆用,林家用黄豆无用,秋收的收成就在麦收时直接给了。

五月时的麦收,杨家只留下三成,七成给了林家,算作一年两季地租。杨家留下三成,也有六石麦子,加上自家四亩地产的八石,总共就十四石,其中大部分换了高粱谷子做口粮,不过也剩下不少。

为了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影帝:我在片场捡属性 我的武功全球流行 世间百万兵刃遇我皆俯首 这个海贼背靠正义 只想偷懒的我被迫成了火影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首富从败家子开始 无限欺诈师 非典型都市修真 论如何在现代普及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