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蹭名(1/4)
蒲知府看向记录方临生平的调查,极为详细,从小和村自小表现、风评,到逃难去往县城路上,宋家要粮、老方家闹粮、捉鱼……
“在村子时,本分守己,不显山露水,真正困苦危难之时,却有着挺身而出的担当。”他微微点头,知道彭师爷如何会有‘是个人物’的评价了。
“大人,不妨继续看下去。”彭师爷笑着道。
他看过对方临的调查,这才哪到哪,后面更精彩。
“哦?”
蒲知府听出了这层意思,继续看去:到达县城,因帮扶了小吏一把而分得更多粮食、替四房来府城、路上杀了瘸子刘……
是的,这事也没能瞒过去,不过,彭师爷也好,蒲知府也罢,看了并不在意,不说调查中显示,瘸子刘是手上有着人命的逃犯,只说那种情况,一方面瘸子刘罪有应得,取死有道,一方面方家被逼到绝地,若方临真唯唯诺诺,忍受欺凌,带着重病父母出去淋雨,那他们才会有着失望。
再之后,来到府城,恩怨分明,带着关系亲近的村人找活计;从疯狗口中救下了刘掌柜,进入轩墨斋;瓮堂帮忙,结识董祖诰;早上溜达,拉了徐贤文一把,结识徐阔老;敏锐发现商机,和董祖诰做起粪便生意;斗倒卓三爷……
蒲知府一一看了,感觉方临这经历似乎比都精彩,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从逃难百姓,将一家人带到如今地步,扪心自问,他未必都能做得到。
方临莫名感觉后背一凉,确认一刹那的眼神,那是读者看书断更,想要刀作者的眼神,真的,他今天确认了一句话,想刀一个人的眼神,是掩饰不了的。
董祖诰都能看出,以他身份地位、所站高度、接触到的信息,自然更是能清晰看出这点。
“哦?这是好事。前两日京师发来明文,支持通俗,你这也算是响应朝廷政策了。”
人与人交往,身份、地位的确是一种重要因素,但如若确认了德行,哪怕地位不如,许多时候,往往也不会看低对方。方临之事就是这么个道理,有此调查过后,蒲知府对方临另眼相待,某种心态上,视若子侄。
更让他注重的一点是,方临每日在学堂路线、茶馆路线散步,看去有功利之心,却不乏赤诚之意,常有帮扶遇困之人,比如去年冬一个摔倒的老倌,又比如前些日子,救了一个下水游泳腿抽筋的学童……可见无论是否贵人,一视同仁,不是只求功利回报。
等方临进来,蒲知府吩咐丫鬟倒茶,态度温和,似乎比以往更好了些,方临感知到这点,略有猜测,态度一如从前,不卑不亢,说出来意:“大人,我写了本通俗,此来是想请您过目掌眼。”
蒲知府接过,翻阅看来,一开始还在点评:“写的是三国历史?以演义形式,不错……开篇这首词,很有味道啊,也与此书立意相和,很不错……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战黄巾英雄首立功’,情节引人入胜,同样不错……”
“大人,没了,后文小子还没有写。”方临说着,给出肯定答复。
一开始还在点评,可等后续看下去,很快便沉入其中,再不复言,直到足足一两个时辰后,翻着看着,戛然而止。
这时,门房过来通报,说方临求见。
蒲知府感叹着,评判道:“方临此人,有底线、有魄力、有头脑、有德行,的确是个人物。”
只能说,卓三爷之事第一次面,辩论会上第二次刮目相看,再有今日的调查,这种曝光效应,让他好感逐次递增,如今已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其实,蒲知府评价没错,还真不是过誉,前世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流传更广,影响更大,地位的确隐隐尤在后者之上。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在调查中,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