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生死(2/4)
对淮安熟悉,循着记忆找到一个曾经去过的老字号酒铺,买了一坛竹叶青,带着酒去往驴味馆。
“方兄,可还记得这里?”
“怎么不记得,董兄第一次请我吃饭,就在这里。”
“是啊,那时,我还没中举,身上没多少钱,来一次可不容易,最喜欢这里的茴香豆。”
“我知道,董兄每次来喝酒,有时还会分些豆子分给门口的几个小娃娃……想那时候,我也还在书肆做伙计……这些年,董兄不在淮安,我也多年没来过了。”
……
方临、董祖诰说着,进入店中,要了两个小菜坐下。
方临对着酒坛一拍,开了酒,给两人倒上,随着哗啦啦的声音,琥珀色的酒液落入碗中,陈年老酒迸发出愈发清香醇厚的味道。
“好酒!”
“是好酒,来,方兄干!”
两人碰了碰碗,一饮而尽,就着豆子打开话匣,很快,就滔滔不绝。
多年前,他们也是在此处,那时两人还年轻,意气风发,纵论天下;如今,一个宦海沉浮,一个经商打拼,人到中年,仍能如此,倒也难得。
喝酒到了高兴处,都是没了形象,敞开衣襟,踩在凳子上,放浪形骸。
这一刻,朝堂之事远去,辽东之事远去,天下事远去,只有两个意气书生。
阳光将街道的影子拉得长长,这个平平无奇的下午,一如多年前的初遇,门外河边的爬满斑驳青苔的堤坝,见证着时光流逝。
……
时光如水波,潋滟见证河堤柳树嫩绿了三次,便是三年过去。
董祖诰、方临,一个是知府、一个地方最大地头蛇,有着默契,不是上任董其昌、上上任颜时登可比,就是蒲知府时,那时候有着范家、谷家等,都没有如今他们这般随心所欲,可以没有桎梏地放手施为。
兄弟同心,默契配合,相得益彰,淮安得到大治,税赋方面,清查‘诡田’,减轻淮安百姓负担,让朝廷税赋落在该交的人头上;城外沿江那片区域,附近田地、鱼塘补偿迁走,部分愿意迁往海外的,田地十倍补偿,又花了大力气、大资源,开挖沟渠,疏浚河道,如今每年就是爆发汛情,都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不会波及府城。
其实,如今一年年疏浚河道,这三年又更是下了大力气……花费资源已然是颜时登选择一劳永逸做法的十倍,但真正效果,却还是比不上当初就做出正确选择。
不过纵使如此,也已然是让淮安在江淮之地的州府中跃居上游,真正可称得上一句‘政通人和’。
这自然是政绩,可董祖诰情况特殊,牵涉到上书死谏魏忠贤的大案,如今保住性命、贬谪淮安知府侥天之幸,在魏忠贤朝中一手遮天的背景下,自然是升迁无望,这些政绩也没有什么用处。
董祖诰心态倒也豁达,不同于曾经的颜时登,治理地方是求政绩、往上走,他本心只是造福乡里,实现自我满足。
——插句话,董祖诰是淮安人,通常来说,就是外放知府也是不能在乡梓地的,但那不是通常情况么?这些规矩在大夏开国初年、前些朝,自然是被严格执行的,如今却已然渐渐松弛,更何况当初魏忠贤有意成全,这些规矩自然全都是放屁了。
说了淮安,再说京师朝局,魏忠贤把持朝政,遵照洪泰帝遗留嘱托,坚定执行逮着‘京师王公贵族、江淮大族’羊毛薅的原则,供给辽东军饷,再加上提拔有能力将领配合,辽东防线稳如泰山,死死将鞑子挡在关外,不得寸进。
本来,辽东女真这种势力,连年对外侵略失败,不能对外掠夺,内部就会爆发矛盾,可这不是小冰河时期加剧,辽东愈发苦寒,又没有某些晋商输血,鞑子冻死饿死不少,反而稍稍缓和了这种矛盾……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