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林飞扬陈晓霞

第485章 名额制招标(下)(3/4)

目录

得要领。老丈此来,必知其中端倪,可否赐教?”

白胡子老人捻须吟道:“马兰峪,像条船,有桨无樯打转转。东一摆,西一闪,黎民百姓受熬煎。”

戚继光听后茅塞顿开,正要拜谢,老人倏地不见了。戚继光一愣神,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细想梦中的情景,那首民谣确实听说过。看来,马兰峪的百姓需要一根“桅杆”!

第二天,戚继光重新观看了马兰峪的地势,决定在位于马兰峪一村西南堂子山(又称塔山)上建造“桅杆”——一座宝塔。

附近百姓闻讯,纷纷前来帮工帮料,没过多久,塔就建成了。

戚继光把它命名为“永旺塔”,并命工匠在塔身上镌刻了六十多幅农业五谷丰登、农户安居乐业的图案。

说来也神,自从这塔建成以后,马兰峪再没发过洪水,即便是雨水大的年头,河水上涨,也是有惊无险,这里的百姓真正过上了安稳日子。

后人在塔身的南壁上嵌了一方碑刻,撰文记载这段佳话,纪念戚继光的功德。如今,游人来到这里,塔身上那方碑文和那些昭示百姓安居乐业的浮雕图案还清晰可辨。

林飞扬清晰的记得,他小的时候,塔山下面有一条小河,河水从马兰峪镇西部地势较高的山区流淌下来,经过塔山脚下,迤逦流向东边地势低的地方,流过曾经的马兰峪西中,流过王八盖山。

那王八盖山也是林飞扬小时候的记忆。

林飞扬依然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王玉顺老师带着他们一起去春游的场景。

马兰峪镇一村,这里承载着林飞扬的乡愁。

林飞扬依然记得,小的时候,自己跟着妈妈下地干农活的时候,很喜欢到距离自己家农田不到三西百米的地方玩,因为那里有一座牌楼,一个亭子,亭子里有还有一个王八驼石碑的建筑,而且就在林飞扬他家农田的后面,就是清惠陵。

每年清明节的时候,王玉顺老师都会带着他们这些马兰峪一村小学的同学去距离惠陵不远的一个遍布苍松翠柏的地方去扫墓。为的是纪念当年惠陵惨案中牺牲的马兰峪小学校长李墨林,学生冯旭光等22名遇难牺牲的同志。

林飞扬之所以现在三观比较正,之所以心中充满了家国情怀,和小时候所接受的这些革命教育有很大关系。

几年之前,林飞扬曾经回过一次马兰峪一村,那个时候,他己经成为了省政协委员,他想要去看望一下自己的小学老师王玉顺,他想要向王老师汇报,他的学生有出息了,成才了!

可惜,物是人非,三十年过去了,林飞扬回去的时候,得知去年王玉顺老师刚刚故去的消息。

林飞扬很伤心。

此时此刻,再次站在马兰峪的土地上,林飞扬有一种心神宁静的感觉。他感觉自己的心己经和马兰峪同呼吸、共命运。

唯一让林飞扬比较头疼的是,陈晓霞和王雅慧两人几乎同时赶了过来。

于是乎,每到爬山的时候,4名女将再加上林飞扬,五大一小6人爬山,规模浩浩荡荡,让很多人尤其是很多男人都充满了羡慕的目光。

但是众人却不知道,林飞扬心中苦不堪言。

因为他不管是和陈晓霞还是王雅慧,只要多说一句话,其他的女人就会心生吃醋,林飞扬的胳膊腰间软肉上,到处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痕迹。

林飞扬这位大杀西方的猛人,如今却沦落到任人欺凌的境地。

不过看着自己那虎头虎脑的和自己小时候几乎一模一样的儿子,林飞扬只能痛并快乐着。

叶梦瑶最为佛系,从来不和陈晓霞以及王雅慧争风吃醋,她只是把自己心中对林飞扬的爱埋藏在心底。她往往只是默默的注视林飞扬,眼神中流淌着满满的爱意。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之间,一个半月的时间过去了,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乔薇穿越带萌娃 周京臣程禧 宁夜辰洛如缨 秦天安妙菱修仙 我在修仙界登陆洪荒 江锦心睿王 封烈穆青瓷 师折月燕潇然 阮南枝傅祁川 徐浪秋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