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名不副实的平西王(2/2)
请进帐篷里,摆上最好的饭食招待。如果拿你当朋友,还会杀只羊架在火上烤。晚上拉着你唱歌跳舞、把酒言欢,如同相熟了多年的老友,一点防备都没有。
这样的事情是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
丫头,你说这是为什么?”
秦小幺想了一下,回答:“大概因为西宁省的百姓幸福感高。”
“幸福感?”又是一个新名词。
这次秦小幺没有很快回答,而是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
“幸福感是人们在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基础上,产生的欣喜与愉悦的情绪。简单来说就是幸福的感觉。
幸福感并不是固定的,因人而异,跟身份地位和家庭条件都有关系。有人认为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的,有人认为升官发财就是幸福的,两者的难易程度、耗费时间等方面都不一样。但是如果能达成所愿,那么幸福感就会是一样的。
幸福感虽然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但是与人们的收入和生存成本息息相关。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强。生存成本越低,幸福感同样越强。
幸福感除了与收入和生存成本有关,还与周围的人有关。
人天生爱比较,邻居、亲戚、朋友都是比较对象。当他觉得比周遭的人过得好,幸福感就会高;当他觉得过得不如身边的人,幸福感就会低。
此外,幸福感还与对未来的预期有关。如果未来很稳定,那幸福感就会高,反之,就会低。”
秦小幺停顿了一下,给叶流云思考的时间。
“基于以上三点,咱们再来看看西宁省的百姓。
西宁省的百姓虽然穷,但是生存成本不高,因为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甚至除了最繁华的两府外,其余四府连最基本的农税都不用交。
这就符合了第一点。
根据平西王的政令可以分析出,他在因地制宜,通过税收来调节各个府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大部分百姓之间的生活差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换句话说,就是要穷一起穷,大家半斤对八两,这样百姓心里就不会因为落差而失衡。
这又对上了第二点。
还有最后一点。
平西王在西宁省经营了二十多年,虽无出色的政绩,但是保全了所有的百姓。百姓在无形中树立了对平西王的信任感,也就对未来的预期非常高,相对的幸福感也就高。”
古代逃荒:被逼占山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