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蒲山魏公——李密(1/6)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郡长安县人,祖籍辽东郡襄平县,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隋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以父荫为左亲侍,好读书,尤喜兵法,与杨玄感友善,参预玄感起兵反隋,兵败被捕,于押送途中逃脱,隐匿民间。后投瓦岗翟让军,联合附近各小股义军,破金堤关,于荥阳大海寺设伏,击杀隋将张须陀,颇受翟让信任,自统军,号蒲山公营。克兴洛仓,散粮济贫,百姓纷纷来投,众至数十万,占领河南大部郡县,被翟让推为主,据洛口,称魏公,年号永平,发布檄文,声讨炀帝十大罪状。又攻占回洛、黎阳仓,围困洛阳,败隋将王世充,据守黎阳仓,起用降官降将,后设计杀翟让,部众离心。降东都越王杨侗,封魏国公,时宇文化及率众自江都北上,受命拒之,复与王世充决战,兵败入关降唐,封邢国公。不久,反唐出走被杀。
李密,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李弼,赐姓徒何氏,北周太师、魏国公;祖父李耀,为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隋朝上柱国,封蒲山郡公。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袭爵蒲山公,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从师国子助教包恺,听他讲授《史记》、《汉书》,精神振奋,忘了疲倦,包恺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凭借父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有一次,隋炀帝在仪卫中看见他,回宫后问宇文述说:“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宇文述回答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隋炀帝说:“这个小孩顾盼的神态很不寻常,别让他在宫里担任宿卫。”后来,宇文述对李密说:“贤弟天资这么好,应该凭才学获得官职,宫廷警卫是个琐碎差事,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李密非常高兴,于是借病辞职,专心致志读书,人们很少看到他。他曾经准备去拜访包恺,骑着一头黄牛,牛背上盖着一块蒲草坐垫,还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捏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
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拉紧马缰轻声慢步紧紧跟在后头,赶上他后,问道:“哪里的读书人,这样好学?”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牛拜了两拜,通报了自己的姓名,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李密回答说《项羽传》。杨素对他感到惊异,跟他谈得非常愉快,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气度,你们都赶不上。”杨玄感遂与李密倾心相交。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派杨玄感在黎阳监理军需运输,杨玄感筹划起兵,暗中派人到长安迎接李密,让他主持谋划工作。李密到了以后,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杨玄感听了三策后说:“您说的下策,才是上策,现在朝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如果不攻取它,怎能影响世人?并且经过城镇却不攻打,用什么显示威力?”李密的谋略就没有执行。
杨玄感到洛阳后,连打几仗都取得胜利,自以为天下百姓都响应他,一个早晚就可夺取天下,抓获隋朝的内史舍人韦福嗣后,把机要事务交他办理,从此征战大事,不由李密一人主持。韦福嗣本来不是同伙,由于战败被俘,每当商议谋略,都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杨玄感后来要他起草布告文书,韦福嗣坚决推辞。李密推测他的心意,就对杨玄感说:“韦福嗣本来不是同志,实质上抱着观望态度,您刚举义旗,却让奸细留在身边,必然被他误事,请您将他斩首来向人们道歉,人心才会安定。”杨玄感说:“哪会这样?”李密知道说了无用,私下里对关系亲密的人说“:杨楚公喜爱造反却不打算成功,怎么办?我们将会当俘虏了!”后来杨玄感准备向西进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