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美髯公——关羽(1/2)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本字长生,亡命奔涿郡。三国时蜀汉名将,刘备在乡间纠集人马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关羽和张飞为他护卫。当刘备为平原相时,他们俩为别部司马。二人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稠人广坐则侍立终日。随同曹操和刘备讨吕布于下邳,事后为朝廷封为中郎将。当刘备袭杀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后,以关羽镇下邳太守。曹操东征破刘备,关羽被俘,被拜为偏将军,对他礼遇很优厚。白马之战时关羽万军中刺敌主帅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报了曹操之恩后便告辞,寻找刘备。长阪之战刘备败北,抄近路赴汉津与关羽的数百只船汇合至江夏。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后,关羽在其后的江陵之战中绝北道,阻隔曹操的援军,为周瑜能攻下江陵创造有利的条件。事后遥领襄阳太守、拜为荡寇将军。诸葛亮等人入蜀增援刘备,关羽便镇荆州。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被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乘汉水暴涨之机出兵襄樊,更在于禁七军为水所淹乘船进攻,梁、郏、陆浑各县的盗贼有些远远地领受了关羽的官印封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都避其锋芒。后因孙权背盟投曹,后方为吕蒙所破,关羽便退兵,但终为孙权军所擒杀。
忠义两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忠君报国,无论这个皇帝到底是明主还是昏君,都要义无反顾,无条件服从,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说的就是这种观念。而关羽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即便面对汉献帝那样的末世之君,关羽同样表现出了莫名的忠诚。许田射猎,见曹操有僭越举动,关羽“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幸亏刘备“摇手送目,不肯令出”才没有酿下祸端。由此可见,关羽还是有着很浓重的忠君思想的。这种思想,即便在身陷曹营前后也同样有着不一般的表现。关羽投降之前的条件之一就是“降汉不降曹”,投降之后,曹操为收买人心,于是封关羽为“寿亭侯”,结果关羽一见大印是坚决不受,直至曹操将大印改为“汉寿亭侯”关羽才笑纳。而关羽的“义”主要表现在与刘备、张飞的“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更是将“义”做了最好的诠释。对刘备如此,而对有恩于己的曹操同样不失大义,以至于后来有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不凡举动,看起来有背叛大哥、有违军令的嫌疑,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衬托出关羽的义薄云天。当然,无论忠也好,义也罢,关羽最死心塌地的还是刘备。千里寻兄,过关斩将,没有大忠大义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壮举的。
关羽的形象,也早已经定型:身长七尺,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而头裹青巾,身着绿袍。关羽的武器不同寻常,那就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这么一副好皮囊,再配上这样的武器,要多威风有多威风。身陷曹营之后,曹操为了安抚其心,又把缴获吕布的赤兔马赠送给关羽,这下子更是如虎添翼,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名远播。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单纯表现关羽的勇武,而一部《春秋》在手,关平、周仓侍立左右,就更是锦上添花,给关羽的形象增添了许多的神秘色彩。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说:“羽善待士卒而骄於士大夫。”同书《吴志》的《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说:“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同书《陆逊传》也说:“关羽矜其骄气,陵轹於人,始有大功,志骄意逸。”所谓“骄於士大夫”,“性颇自负,好陵人”,“矜其骄气,陵轹於人”,这是当时人们的共识,也是关羽最大的弱点,如前所说,关羽曾骂孙权为“貉子”即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不但对敌人,关羽的“骄气”还发泄在同一个营垒的人们身上,甚至在刘备身上。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马超前来归附之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