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东吴诚王——张士诚[附: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3/4)
杀。同时,他又指挥善舞双刀的猛将王弼从另路绕出,夹击东吴兵,把张士诚万余扈卫精兵皆挤逼于沙盆潭中,杀掉十分之三,溺死十分之七,张士诚本人马惊堕水,几乎被淹死。亲兵冒死把他救起,以肩舆扛上,复逃回城中。过了十来天,缓过手来,张士诚又亲自率兵从胥门突出。出于拼命,张士诚军勇锐不可当,打得正面拦击的常遇春部招架不住。如此天致良机,本来能突围,站在城头上的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却大呼:“军士打累了,可以歇兵”,于是马上鸣金收兵。张士诚等人愣怔之余,常遇春复振,掉头进击,把东吴兵打得大败,“自是士诚不敢复出”。形势危急如此,张士信却仍不知愁,总是大张盛宴,遍摆银椅,与亲信左右饮美酒,食佳肴。仆从向他进献一个大水蜜桃,张士信欣赏久之,刚张嘴要吃,忽然城下发巨炮,恰恰打中张士信,当场将其脑袋被击烂,与桃汁一起四溅飞迸。兵败弟死,张士诚仍旧很顽强,指挥城中兵民抵抗,杀伤不少西吴兵马。徐达展开总攻,百道攻城,东吴军终于不支,城陷。张士诚在府邸中闻城溃,对其妻刘氏说:“我兵败且死,你怎么办?”刘氏良德妇人,冷静答道:“君勿忧,妾必不负君。”言毕,她怀抱两个幼子,在齐云楼下积柴薪,与张士诚诸妾登楼,自缢前令人纵火焚楼。时值日暮。大英雄张士诚真是日暮途穷,独自呆坐室中良久,望着齐云楼的大火若有所思。然后,他投带上梁,准备上吊自杀。张士诚旧将李伯升受徐达谕指,到处寻找张士诚,刚好发现前主人在半空蹬腿,忙上前解救下来,号哭劝道:“九四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
徐达立即押张士诚上船,由水路送往建康。其间,张士诚一直坚卧舟中绝食。被押送建康中书省后,朱元璋派李善长“劝降”,张士诚大骂,两个人几乎动手。当夜趁人不备,张士诚终于上吊自杀。一说由于张士诚囚毙了朱元璋手下大将廖永安,张士诚被俘后,朱元璋便将其送予廖永安之子,廖永安之子将张士诚勒毙,之后大哭且呼“快哉!”据说,朱元璋就因为忿恨吴人为张士诚所用,于是以大地主沈万三家的租薄为依据,格外加赋,竟然高达每亩实粮七斗五升,仅数年时间,即将吴苏地区的中、小地主基本消灭干净。明朝学者贝清江记载说:“三吴巨姓……数年之中,既贫或覆,或死或徙,无一存者。”对于吴地人民来说,张士诚为人宽厚多仁,赋税轻敛,因此吴人对他颇多怀恋。至于明史中对他的多种指斥,多属朱明王朝之辞,多不属实。张士诚属下确有贪纵,但并不残暴,基本上在历史上未见有“滥杀”之实,加之吴地殷富,即使东吴官员爱钱,也不是刮地之贪。因此,苏州一带的人民多一直怀念昔日张士诚轻徭薄赋的仁德,时至今日,每年农历7月30日托名为地藏菩萨烧香,名称叫作“烧九四香”,显然,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所以实际上就是在祭奠张士诚。
张士诚的父亲是张存忠字同兴,母亲是曹氏,伯父是张存玺字同庆,叔父是张存奎字同甫。张士诚的妻子:刘妃,郭妃,梁妃。张士诚的妹妹张士英(有墓俗称王姑墓),妹夫刘进。张士诚一女张清霞,夫潘元绍。张存玺字同庆有三子:九一(士福)、九二(士禄)、九三(士祯)。张存忠字同兴有四子:九四(士城)、九五(士信)、九六(士德)、九七(士义)。张存奎字同甫有三子:九八(士奇)、九九(士举)、九十(士元)。士诚兵败被擒时三妃和一子自焚而死,士诚四子,存三子,宗州,宗武,宗肇。
附:
张士义,又名九七,张士诚之弟,兴化白驹场人。至正十三年,张士诚率领部下攻打草堰之境的丁溪大姓刘子仁,其二弟张士义首先爬上墙头,不幸中矢而亡。
张士德,又名九六,张士诚之弟,兴化白驹场人。他在张士诚诸弟中最是强悍有谋,功劳也是最大的,张士诚在淮东站稳脚跟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