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陕商(4/4)
。
陕商以“借地入股”方式介入川中井盐生产,“川省井盐投资秦人占十之七八”。
一举成为左右自贡盐场的大型盐商资本集团,闻名后世的自贡盐业,可以说是陕商一手促成的。
此时的陕商不光经营盐业,足迹也不限于四川一地。
他们意识到银钱业是最赚钱的生意,把钱庄、当铺开遍了四川、甘肃大地。
且组织严密,办事认真,又实行低息经营策略,让利以吸引地方上众多公私客户。
加上这些省区民风俭朴,“十当九赎,不愿当死”,陕西钱商遂聚拢了巨额财富,一度掌握着四川及兰州、西宁等地的金融命脉。
如成都一地,就有陕西三原、泾阳两县人开的当铺48家。
清代兰州七家最大的钱庄中,有四家是西安、三原老字号在当地开的分店,后来钱庄衍化成金店,几乎清一色由陕西商人控制。
至于茶叶、布业、皮货、药材、水烟、木业等等,都是陕商涉足的大宗行业。
尤其是西南、西北市场,明清两代,几乎都是陕商或山陕商人的天下。
同样失意于扬州的山西商人,几乎就此完全退出了盐业。
由于山西接近京师,在满清统一全国过程中,山西商人又以财力资助,颇得新朝廷欢心。
顺治初年,清政府将山西旅居蒙古富商范永斗召为内务府皇商。
并他赐田产于张家口,委托其往来关内外,负责为皇家采购皮货等物资。
晋商得到朝廷额外恩宠,后来转营票号,涉足金融,上演了另一段商业传奇故事。
而立足长江三角洲的徽商,则独领江南经济风骚,势力之大,一时无人能及。
19世纪中叶,曾经势同水火、后来各据一方的陕商与徽商,几乎同时遭到兵灾浩劫,自此走向衰落。
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主要在长三角一带展开。
太平军与清军反复拉锯,战况惨烈,徽帮中人命且不保,何谈经商?
他们纷纷抛弃产业,撤回徽州老家躲避战乱,商业元气难免大伤。
同治六年,陕甘发生大规模回民起义,陕西商人最为集中的渭北各县如三原、泾阳等,遭受重创,各家富室大户,几乎彻底被扫荡。
随后,左宗棠等率百万清兵入陕征剿十余年,派粮征饷、捐资助剿,让陕商数百年积累的巨量财富,旦夕之间,消耗殆尽。
加上顾念乡土的在外陕商纷纷变卖产业,携资回来重建家园,各地陕商经营业务停顿。
辉煌数百年的一代雄商,竟然从此一蹶不振,以至于渐为世人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