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章 帅苦思破阵计(1/2)
与高宠麾下的西北精锐相比,章启旸手下的人马着实可怜了些,虽然说现在也已经编练成军,军中人数也不次于高宠多少,但是成员实在混杂。
这章启旸的手下也是一样分为九军,其中中军人马两万,前军后军人马三万,共计五万大军分由章启旸、杨沂中、宗颖三人统领,乃是由临安城外的精锐精简而来,经过南京一战算是正式编练成军。
可是这一支人马再往前细究,却是当年牛头山外的九路勤王大军,也就是说这区区三军人马之中,却混杂了大宋南方九路各地的士兵。
初一开始,章启旸还没觉得有什么,甚至南京一仗也打的颇为顺利,但是随着大军渡过黄河后,章启旸却发现自己军中士气浮动,短短几天时间,竟然涌起一股思乡之情。
章启旸细究背后原因,才发现与岳飞麾下的兵卒不同,他这三军中的士卒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因此随着大军渡过黄河,军士们心中只觉得自己是背井离乡,此生恐再难有回归故园之机。
而与这三军相反的则是这左右两军,这两军人马分由关铃、汤祥统领,而其中的军士则是关胜这些年驻守大名的人马,其中多是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草莽汉子,因此随着大军越往北走,军中回归故土之意越浓,看到金人在自家土地上称雄,心中的战意也更浓。
如此一来,如何调动五军人马的战意,便是章启旸渡河后最为首要之事,可以说这一路北上,他便一直都在干这一件事。
毕竟除了这五军人马之外,他手下还有一支梁山军、一支拜火军,恰巧这两军一支乃是大名府招来的北地豪杰,一军是明教在江南募得的信徒,两支人马那可真是主将斗气,兵卒较劲。
若是引导好了,让两军将这比试的力气用在对敌上,那将成两支破敌铁军,可要是用坏了,那说不得要生出军中内乱来。
为此咱们这位章帅可是着实废了一番脑筋,好在他章启旸本身也是南方人,与军卒之间能感同身受,再加上其净得老帅宗泽的传授,所以对军中的种种变化还能勉力应对。
而这其中最让章启旸省心的两军人马,反倒是柴王府派来的广西军,还有南越凑来的人马,这两支主将都是他们自己人,这一路都是跟着自家将军北上,因此军中的士气自然不会有什么波动,无非是不涨不败,主将让我怎么打,我就怎么打,主将都没回家,我想也没用。
除了处理各军士气之外,章启旸在收到赵斌的大令,知道自己要攻去攻打那三山之中的水绝山时,每日便也开始思索起攻山之策来,毕竟这整军练兵固然能体现主将的能为,可打出一场大胜仗来,更能提振自己的威望。
因此章启旸每日除了整顿士气,处理军务外,剩下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如何对付水绝山中,大军更是每日都会派出探马,查看水绝山的各样布置,甚至还专门去找赵斌讨要了皇城司的情报。
等到这各处的情报汇总到章启旸手中后,他又根据文字情报在绢布上勾勒出水绝山的地图,从山上的一草一木,到山间的溪流小路,从营墙的高度、厚度,到营盘中的陷坑绊马索,几乎无一不包,甚至再图画完后,章启旸还不停的派士兵去水绝山侦察核对,以确保自己画的阵图无误。
可是这画的越细,对水绝山的布置越了解,章启旸这眉头皱的越紧,正如之前兀术所想,水绝山前地势狭窄,大军一旦来到山前,那是有列阵的空间,就没有安营的场所,可若是沿着黄河岸安营扎寨,防备敌人下山水攻是一方面,这大军冲杀攻阵的空间又不足。
若是将这水绝山按攻坚战打,那章启旸倒是有数种法子慢慢炮制西夏人,毕竟当年金台、周侗、宗泽几人便是在征西夏一战中扬名,章启旸身为宗泽的爱徒,对西夏人战法自然是颇为熟悉。
但现在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