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两百八十一章 宋明空想儒学(1/1)

目录

所以在先秦,儒学完成了理论上了两部发展,一个是确立了仁义这两个目标,一个是开始了仁义前提的讨论,即性善性恶论之争。

其后的儒学,到魏晋融合道家、道门,搞玄学,其实是抛弃了对仁义目标追求。正是因为魏晋士人毫无理想,所以魏晋南北朝,霍乱天下三百年。

其后唐朝大多是尊佛崇道,但儒学也在慢慢恢复生气。一系列名人出将入相,创下了历史的辉煌。

到宋朝,儒学借助佛门思想,形成了理学。开起来“空有合一”的本体论,“顿渐合一”的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来“明心见性”、“返本复初”,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效果。

到本朝阳明心学兴起,王圣人强调“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特别是“四句教”出来后,心学更是风靡至今。

很显然,这一时期儒学在方法论与世界观上主要是借助佛道两门的认识论与世界观。

然而,按道理到今时今日,人人读书致良知,然而贪官污吏依然不少,民间疾苦依然不减,是为什么呢?

如果儒学的目标是仁义,那为什么儒学大兴后却没有感受到仁义大兴呢。这一点后面沈师兄有数据论证。所以不禁要问,儒学士子有逐步实现仁义这两目标吗?儒学在认识论等方面引入佛道思想有利于其目标的达成吗?

特别是心学以后,心即理,每个人只要从良心出发,就能致良知,就能知行合一。人人都能成圣。

但这种圣是内圣,做自己的圣人,跟天下百姓何干?此外内圣是无法验证与比较的,学子们很容易陷入自己自己内心最纯洁,才是真圣,别人都是虚伪的争执之中。

同理,这也使得,从心学以后,儒学再无权威可言。正如无法证伪别人是伪圣,也同样不能证实自己是真圣。

所以强如王圣人万年也不得不做“四句教”来统一心学,但刚过世,心学就分崩离析,至今已有数十派别,各不相符。

虽然在先秦之后的儒学在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上多有发展,但本质是嫁接的发展。即是用教门思想发展。而脱离了儒学本身的目的。

儒学就是要实现仁义,一切不利于实现仁义的都不是真儒学。特别是宋朝开始三教合流思潮下,儒学竟然转向个人修行。实则是跟孔圣人讲儒学从个人道德转向治国理政在方向上背道而驰。

无法比较和验证,儒学的仁义,成为了空想仁义,这也是当今读书人,明明读着圣人书却着实是衣冠禽兽的根源。因为多数读书人已经对实现仁义失去了希望。

儒学千年发展,实际上围绕其建学目标仁义,只有孔孟荀三人两代圣贤在致力于实现。后面特别是宋明的发展本质上是借用教门思想从个人层面开解读书人不要执着于全社会的仁义无法实现的困惑,做好自己本心就行了。至于那些困惑,都是虚妄,都是梦幻泡影,不去想,或当做不存在就好了。实属是数百年努力硬生生把儒学从社会学科变****科了。

这也是之前盛传的300年魔咒无人能破的真实原因,不是无人能破,是秦汉之后的读书人放弃了全社会这个大仁义的理想,逐步转而追求个人的仁义本心。

都不曾努力突破过,怎么能说无人能破呢?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憨憨女郎的躺平日常 我在都市卖妖肉 系统是熟练度面板 斗罗2:穿成雨浩他妹后我成团宠 新婚夜!喜棺开!玄王妃被宠坏了 斗罗之我的妻子是古月娜 诡异监管者 战意无双系统 高武御兽:我以神兽镇华夏 社恐崽崽和顶流哥哥上综艺后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