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关系缓和(1/2)
夫妻二人重归于好后,日子又如往日一般过上了。
第二天几人聚在春雨堂里,将洗净晾干的瓮搬过来,准备切桃去核。
陶若筠先称了桃子,五口小瓮,每个瓮里八斤桃,然后按照不同的比例去加糖,一一写好标签贴上,只等三个月以后看哪瓮的口感最好,出酒量又如何。
因为水蜜桃软,人又多,几十斤桃在陶若筠和谢鸿卓的指挥下,半天也就切完了,封了口之后,搬进一个闲置的耳房里发酵,只等七日后开封搅拌再泥封。
董阳舒是在六月初的一个午后回来的,彼时天正小雨,谢鸿卓和陶若筠一起凑在廊桥下看池荷跳雨,闲话家常,就见外头有人来报,说董先生回来了,让三公子和林管事的一起见见。
谢鸿卓独自去了,陶若筠自己在廊下等消息,待到雨歇之时,就见谢鸿卓带着两个下人,捧着不少东西进了这边院子。
谢鸿卓让下人把东西送屋里,自己去了廊桥找陶若筠。
“那是什么?”
“董先生带回来的一些东西,里面有一些上好的茶叶,等下你跟我一起给母亲送去。”
陶若筠没有说什么,谢鸿卓又继续道:“我同董先生说了,让他在家歇息两天,然后我们一起出发往绍兴去,你也跟我们一起。他走他的货,我们看我们的。”
陶若筠道:“就歇两天,会不会时间太紧?”
“放心吧,他们行脚商人习惯了,而且这次因为我们两个在,不会出去太久,最多二十来天也就回来了。”
陶若筠点点头,道声好,两人便一起回了屋子。
董阳舒这次带回来的茶叶是一种叫光州贡茶的茶叶,谢鸿卓先对着茶叶给陶若筠做了一番解释。
“这茶叶通常是清明前的第一茬最好,后面次之。往年家中茶叶大多是产自江浙一带,这次的茶是淮南产区,离的稍远,又是贡茶,量又少,加上路上耽搁,就算买的是明前茶,那到手也是过了段时日了。”
“光州贡茶共分四品,董先生带回来的这一品叫探春......”
谢鸿卓细细解说着,陶若筠在一边摇着一把牡丹绣花团扇,等到谢鸿卓说完了,她才问道:
“你想让我去给婆婆献茶?”
谢鸿卓凑近道:“你可愿意?”
陶若筠明白谢鸿卓有意缓和二人关系,加上这茶家里从前又没有,她不去献,难道叫董先生自己送到慧心居去?还是叫丫头送过去?
当然是陶若筠送过去最为郑重。
“当然愿意,现在就去。”
说罢起身就要走,谢鸿卓却问:“那我刚刚给你说的,你可听明白了?”
“听明白了。青荷,把茶叶带上,跟我们走。”
等进了慧心居,陶若筠如无事人一般照常行礼问安,又说董先生回来了,带了好些新茶回来,叫青荷跟盈柳去把茶泡了,自己把谢鸿卓同她说的那些茶的特点分类好处一一说了。
谢鸿卓在一边听了,不禁感叹记性真好。
谢母听了,也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陶若筠慢慢的介绍。
陶若筠倒也不怕,不是说好的自己是当家主母嘛,那我就摆个样子给大家看看呗。
等青荷盈柳将茶端上来时,几人各取一盅饮了。
谢母没有说茶,只是问:“董先生回来了?”
谢鸿卓道:“今天下午刚回来。”
谢母看着谢鸿卓,笑道:“你这是打算来找我兑现承诺了?”
陶若筠不说话,由着谢鸿卓去回应。
“要不......母亲陪我们一起去?”
“哼!这暑气熏天的,我才不跟着你们折腾,你们自己去,路上小心些,别惹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