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有个乖崽崽叫扶苏

第171章 溜索过江(1/2)

目录

从东达山上下来,导游带着众人直奔邦达镇而去,到了早已预订好的酒店后,军医给每个人都检查了一下身体,这日的行程也就草草结束了

躺在酒店柔软的大床上,已经恢复过来的郑荨却怎么也睡不着觉,因为她知道明日的行程几乎要围绕怒江而走了,而提到怒江人们会想到什么呢?郑荨她想到了溜索过江,这项她小时候在纪录片中看过一次,却记忆深刻的过江方法

悄咪咪问系统老祖宗们睡没睡觉,得到他们在开小会的消息后,郑荨一个猛子被从床上弹了起来,没睡刚好,霍霍老祖宗去咯!

于是正吵得不可开交的几位老祖宗忽然听到一阵开门声,然后就看见穿着睡衣的郑荨晃晃悠悠地走了进来

默契将脾气压下去的老祖宗们相互对视一眼,最后始皇帝开口问她怎么来了,

郑荨知道气氛怪怪的,但系统说刚刚老祖宗们只是就一些事情在谈判后,她就不管了,大国外交,自当雅量嘛,无非就是读书人之间的事啦~

示意系统开启光幕,郑荨清了清嗓子道,“老祖宗们,我刚刚在房间听到怒江的江水声实在睡不着,听系统说你们也还没睡觉,我过来给你们讲讲有关怒江的故事”

喝了口小周他们端上来的水,老祖宗们张了张有些干涩的嘴,随后抬手示意郑荨继续,正好也算中途休战了

郑荨,“老祖宗们,我今天要给你们讲的故事跟“溜索过江”有关,这是怒江两岸群众联系的重要方式,当然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现代科技的进步,这一情况早已有了改善,现在要想体验这种渡江方式,还得特意去找才行

这第一个视频,讲的是溜索女孩余燕恰的故事

2007年,8岁的余燕恰生活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布腊村,溜索是她上学的必经之路,据她自述,有一次她溜索到江心因体重轻停住,只能用胳膊攀着钢索挪向对岸!还有一回,她滑轮没绑紧差点倒挂在溜索上,幸亏小伙伴帮忙才脱险!

后来余燕恰的溜索照片被记者戴玲燕拍下并传播,引发社会关注,全国20多家媒体发起“用爱,架起希望之桥”活动,筹集140多万为当地建桥!爱心桥建成后,极大方便了余燕恰和她的小伙伴,以及当地群众的生活,余燕恰后来也努力学习,以568分考到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怒江州人民医院工作

这第二个视频,是马帮溜索过江的故事

在阿城的相关描述中,马帮要过怒江溜索,首领和汉子们带着牛群来到溜索处,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先飞身离岸,借助溜索滑向对岸

之后大家把牛的四蹄挂在脚筐上推过溜索,牛群在这个过程中屎尿撒泄,十分惊恐。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滑过,过程惊险…

老祖宗们,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中,作为先行者的你们展现着无尽的智慧与勇气!古籍记载,早在秦昭王五十一年,蜀郡的夷里桥横跨两岸,那是我国有记载最早的索桥

笮人,作为精通竹索造桥的能工巧匠,他们的造桥历史更是久远,溜索或许就诞生于那时,一路见证着岁月变迁!

在《汉书西域传》的古注里,一句“悬渡为悬绳而渡也”,让我们知晓,或许在千年前的时光里,溜索已然承担起沟通的重任!

如今,相信你们在现代看惯了咱们大中华的地大物博,中东部地区一片繁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们尽享发展的硕果

可我希望你们更能看到,在这西部山区,在这山川巍峨壮丽下,百姓们的生活布满坎坷!险峻的地势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顺畅交流,发展的脚步被大山束缚!

老祖宗们,这里的百姓淳朴善良,他们在艰难中坚守,在困苦中挣扎。他们是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四合院:反腐先锋,痛击恶行! 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 长生万古,我来我见我无敌 四合院:开局带着农场空间下乡 明日方舟从龙门开始 清冷美人联姻疯批大佬后 天罚雕刻师 末世重生,我用修改器修改万物 破天神功 命运豹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