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隆庆中兴

第926章 潇潇风雨自北来(1/2)

目录

朱载坖和徐阶、李春芳商量具体的办法,徐阶这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就是身段足够柔软,作为老政客徐阶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见机行事,徐阶既然决定投靠朱载坖,那就把东南士绅该卖的都卖掉。

徐阶很清楚东南士绅们套路,他们最大倚仗是什么,就是这些读书人,说的更彻底一点就是读书人的嘴和笔,这是他们最擅长的,只要皇帝和朝廷想要清丈田亩,稽核税收,阻止他们兼并土地的时候,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大造舆论,声称皇帝催征税粮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他们则是为了扞卫大明的祖制。

对于这个说法,朱载坖只有两个字的评价,狗屁!

由于士绅们在地方上掌握着舆论话语权,很多的家族里面还有朝廷中的官员,所以遇见这种欠粮的情况,地方官和朝廷派出的催粮官员不敢采取暴力收缴的手段,只能是搁置处理,反正只要有足额的税款上交给朝廷就行,地方官可以用其余方法补充,比如巧借名目压榨普通老百姓和没有背景的商人,或者借口收成不好要求朝廷减税等。

总之不管谁出钱,只要不是我出钱就行。对东南尤其是江南的士绅们而言,基本上江南地区的绝大部分官员士绅家族都多多少少会有拖税的行为,既然大家都这么干,在隐瞒这件事的动作上,江南地区的士绅们就形成了默契,于是应该上交给朝廷的税粮有绝大部分就成为了纸面上的税粮。

所以徐阶很清楚,朱载坖说是清理欠粮,但是实际上并非仅仅就是单纯的催征,而是对大明东南的土地进项全面的清丈和整顿,首先当然催征税粮,自嘉靖四十三年以来的欠粮都必须征缴到位,转运京通仓,其次就是打击投献,清丈田亩。同时改革赋役和优免体例。

其实朝野上下都很清楚,为什么会出现投献这种事情,就是和大明不合理的优免和赋役制度紧密相关的。大明法定的徭役有两种,即正役和杂役。与田赋也就是税粮一道构成了大明的赋税制度,而官员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特殊政治地位优免税赋,这才是出现投献的根本原因。

对于百姓来说,将土地投献给士绅们,自己缴纳的租子远少于给朝廷的赋税,尤其是成为士绅的所谓家人(其实就是奴仆),可以借此逃避大明繁重的赋税,而对于士绅们来说,可以借此兼并土地,各取所需罢了。

所以要想彻底解决投献问题,就必须全面改革大明的赋税制度。

徐阶对朱载坖说道:“陛下,投献、诡寄及伙计等项之弊,南京士民有之。 近来天下府州县,凡奸民之田,诡寄于官户者,亦甚众矣!小民或以十分之四五,当十分之差或以十分之六七,当十分之差。而此辈安然坐享富贵,则包庇者广耳。”

徐阶说的确实是大明现在的现状,大量的百姓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官僚士绅,他们虽然是解脱了,但是其他的百姓就得承担更多的徭役,这对于其他的百姓是不公平的。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之前在东南实施过的均徭银制度,其实就是赋役折色,将百姓本该亲自来参与的徭役折成银两或者其他物品征收,有朝廷雇佣人去从事各种修造营建活动。

这样一来的话,投献对于百姓的诱惑力就大为减少了,毕竟百姓投献土地给士绅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此免去赋役,赋役折色之后,朝廷就会进一步规定优免的则例,朱载坖和徐阶等人商定,按照新的优免则例,文武官员依照品级可以优免不同面积的田赋,最高的一品大员,也仅仅只有一千亩的优免额,而折色均徭除官员本身以外俱不优免。

因为本身均徭就是针对人丁的,现在折色之后就更不存在优免一说了。朱载坖原本准备一步到位,搞除摊丁入亩,但是此举被徐阶和李春芳劝阻了,原因很简单,饭要一口一口吃,这次修订优免则例,清丈田亩,打击投献,已经狠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破事精英:开局莫菲给我发自拍照 星穹铁道:持明判官家养了只狐狸 弑神戮 京玉家族的崛起 综影视知名贤惠人小秦氏穿越之旅 逆天帝皇 疯了!谁家领主比女武神能打?! 知意晚 综武:人在酒馆,神断天下 宠你入局:靳少的二婚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