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隆庆中兴

第1171章 更易元辅事纷忙(三)(1/2)

目录

这也是朱载坖一直在做的,朱载坖最担心的就是党争的出现,不管是东林还是阉党,对于朱载坖来说都是叻色,对于党争,朱载坖一向是极为警惕的,而京察和外察,就是党争最容易有所体现的地方,也是朱载坖格外关注的地方。

所以朱载坖认为,举行京察和外察,当然是可以的,但是首先是要制定考察的标准,严格落实到每个职务上去,这点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一道负责制定,不管京官、外官,一并予以统一制定。

朱载坖对于州县官员显然是更加重视,尤其是州县官员是否称职,直接关系到一州一县百姓的福祉,朱载坖特地嘱咐吏部尚书杨博,在制定对于州县官员们考核标准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予以制定,对于苏松、浙江等处的州县,当然钱谷是最重要的考核。

对于州县的考核,要根据州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钱谷、刑名、文教当然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但是其他如同农田水利的兴修,道路的通畅等事项,也要纳入到朝廷的考核之中,激励州县官员积极作为,不能怠政玩忽。

而主持京察和外察的人选,朱载坖心中已经是有数了,但是京察和外察事务繁忙,不可能是几个官员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抽调大量的官员,朱载坖下令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有在外督抚都可以举荐清正廉洁的官员参与京察的考核,但是最终京察和外察官员的任命,还是由朱载坖亲自下旨予以特别简任。

同时朱载坖也重申,举荐的官员朱载坖都会派遣厂卫予以暗中调查,发现有任何违法勾当,朱载坖都会严惩。

而且由于是对内外官员同时进行考察,再叫京察或者外察就不合适了,朱载坖在和重臣们商量之后,将京察和外察合并到一起,称为大计,也就是对朝廷上下的所有文官进行考核,通天下内外官计之。

消息传出去之后,不少人都在争取进入大计考察的官员行列,但是这就引起了科道,尤其是河南道的不满,因为长久以来,河南道独掌内外考察,已经成为了定制,这下朱载坖改变了这种制度,使得河南道的地位大为降低。

河南道掌道御史武尚贤向朱载坖上疏,他在奏疏中称:“大计者,典至重大。即我皇上不自主而委之冢臣、宪臣,即冢臣、宪臣亦不得自主而参之考功、吏科、河南道,即考功、 吏科、河南道亦不得自主,而咨之四司、六科、十三道之举,此正明旨所云多官主持者也。而今陛下自任官员,其贤与不肖,陛下何得知之?其贤与不肖,陛下不能知,则委其黜陟,陛下又安能知其能公而无私乎?”

对于河南道的上疏,朱载坖决定用河南道自己的话来反击河南道,朱载坖当即御批道:“放肆妄言,狺狺狂吠!”你河南道在狗叫什么,同时要求吏部将武尚贤外放,对于这种人,朱载坖从来都不手软。

而朱载坖立马下达上谕,召右都御史,巡抚山西、直隶、河南等处海瑞回朝。

而各个重臣们也纷纷向朱载坖上疏举荐可以参与大计的官员,吏部尚书杨博举荐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出任,而已经致仕的前首辅徐阶和李春芳也通过密疏向朱载坖举荐赵贞吉和赵锦,高拱则举荐巡抚浙江都御史蔡国熙。

除了这些高级文官之外,朱载坖很清楚,大计需要的是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中低级官员,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地方州县、朝廷各衙门的行政运作都十分了解,同时对于很多官场的潜规则也是十分了解的,有他们参与大计,才能够保证大计的公平。

所以朱载坖在和一众重臣们商量之后,决定从都察院抽调御史三十名,六科抽调给事中二十名,朝廷六部等衙门抽调主事二十名,全国各地抽调考绩上等,德行高尚的县令三十名,再加上总理大计一员,协理大计三员,组成临时的大计考核衙门。

等到海瑞抵达京师之后,朱载坖第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破事精英:开局莫菲给我发自拍照 星穹铁道:持明判官家养了只狐狸 弑神戮 京玉家族的崛起 综影视知名贤惠人小秦氏穿越之旅 逆天帝皇 疯了!谁家领主比女武神能打?! 知意晚 综武:人在酒馆,神断天下 宠你入局:靳少的二婚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