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2/3)

目录

事儿,天天跟马悦去城外勘察,只好是抽空找时间。等得六趟钟山跑下来,已经是杨宪被罢相、打入天牢后了。

这其中,刘伯温还替朱元璋谋划着另一件大事儿。这件大事儿便是朱元璋准备在这一年大封开国功臣,让刘伯温先草拟一个章程出来。然后,朱元璋与刘伯温在这个草拟章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反复修改,最终才能定下来。

因为这大封开国功臣,牵扯到众多文臣武将的个人利益,因此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那么这个章程的草拟,只能是刘伯温亲力亲为了。刘伯温可不敢把这么重要、这么机密的事情交给属官办理,甚至连提都不敢提这件事儿。

总之在其他官员的眼中,刘伯温这大半年的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的,但他究竟在忙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也正是有这两件相当重大、又相当机密的事情要处理,刘伯温哪里顾得上汪广洋、杨宪那些破事儿。直到杨宪突然被罢相、被打入天牢,刘伯温才猛然意识到,浙东集团这次栽了大跟头,杨宪这家伙这次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大问题。

自从杨宪不听刘伯温劝告,非要与已经“病退”的李善长死磕到底之后,刘伯温与杨宪的私下交往明显少了许多。毕竟双方话不投机,谁也说服不了谁,一见面就容易陷入争吵。

再后来,杨宪弹劾汪广洋,自己当了左相,更加成了大忙人。刘伯温也因为汪广洋之事有些恼怒杨宪,二人就更加话不投机了。

但是这一次,杨宪被打入天牢,朱元璋还放出秋后问斩这种狠话。朱元璋觉得,自己该去看看他了。毕竟昔日曾是共进退的好兄弟,只是杨宪自从入主中书省之后,有些头脑发热,双方变得不投机了。

杨宪被打入天牢,那自然是严加看管,没有朱元璋的批准,任何人也探不了监。

当然,自从杨宪被打入天牢之后,除了杨宪的家人要求探监,还没有任何一名官员提出过要去探监。这个时候,先前那些巴结过、或者准备巴结还暂且没有巴结上杨宪的官员,都对曾经与杨宪有过任何瓜葛而避之不及,谁还傻傻地去给杨宪探监呀?

人心冷暖、世态炎凉。咱们也不必对这些人太过于苛求,尘世间又有几个人不是反复权宜、衡量个人的利益得失呢?

去探监杨宪的官员,刘伯温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当刘伯温跟朱元璋提起,想去天牢探望杨宪时,朱元璋愣了一下子,没有说任何一句话,只是冲杨宪摆摆手,让他去。

看着刘伯温离去的背影,朱元璋摇了摇头。

侍立在一旁的太监看到此情景,心里还在琢磨着,这刘伯温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杨宪都已被打入天牢,一个行将就木之人,还有什么好探监的?

这太监见朱元璋冲着刘伯温的背影摇了摇头,还以为是朱元璋对于刘伯温斗胆提出要为杨宪探监之事,对刘伯温甚是不满。

其实这太监哪里猜得透朱元璋摇头的真正深意?朱元璋这是在感叹世太炎凉,曾经贵为左相的杨宪倒台之后,都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要为他探监。直到今天刘伯温的出现,朱元璋才真正感受的人心冷漠。

由此,朱元璋联想到了更多的东西。万一将来他们朱家的子孙落难,满朝的文武究竟还有几人能够做到刘伯温这样,对他们朱家不离不弃的呢?

想到了这些,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恐惧……

杨宪虽然是朝廷重犯,带着手铐脚镣,但好歹是曾经的左相。因此,并没有和其他犯人关押在一起,而是单独关押。

刘伯温来探监,狱卒们知道这是皇上批准的。牢头还算识相,让刘伯温进入杨宪的监室之后,便锁上门,带着众狱卒远远地退下了。他们可不敢偷听刘伯温与杨宪的对话,有些时候,知道东西的越少,自己的脑袋越保险。

杨宪没料到刘伯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名门傲妻:权少,你栽了! 南宋一代目 负鼎 缈州芸妃传 焚天龙尊 蜜爱归来:顾少宠不停 迷途的叙事诗 无上女帝 迷鹿:命中注定要分离 猛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