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三声炮响(2/3)
功,咱们不能滥杀功臣……
燕王朱棣这戏演得很真实,不仅是感动了自己麾下的兵士,一时之间,“燕王仁厚”的叫声响彻灵壁上空。那些被俘的南军将士,也因燕王竟然能如此厚待平安,便纷纷投降了燕王。
取下灵壁之后,燕军兵锋直指扬州。燕王善待平安之举,再度发挥了巨大威力,扬州守军不战而降。至此,朱棣与侄子朱允炆已经能隔江相望了。
你看看,这才是放长线钓大鱼的水平。顺带交待一句,朱棣登基之后,先是任命平安为北平都指挥使,后来又晋升其为行后府都督佥事。可是到了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天下已经安定之时,朱棣在一次批阅奏章之时,见到了平安的名字,十分意味深长地对身边的人说了一句“平保儿(平安的小名)还在世吗?”
朱棣还故意让这句话传到了平安的耳中,平安也是聪明人,便十分识趣地自杀了。
惊闻叔叔朱棣已杀到长江对岸,建文帝的心里是一团乱麻。先前为了实施缓兵之计,他曾派人与朱棣交涉,说自己已经罢了齐泰、黄子澄的官,并将他们逐出了应天。
此时的齐泰、黄子澄确实不在应天,他们名义是被建文帝逐出了应天,实际上是奉建文帝之命,在外募兵准备勤王呢。
当然,建文帝的这个小伎俩岂能骗得到朱棣?朱棣在心中不屑道论坑蒙拐骗,你娃儿还太嫩了点儿,老子才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由于齐泰、黄子澄不在身边,六神无主的建文帝只好找方孝孺商议对策。
方孝孺是个读书人,而且堪称一代大儒。但现实生活中,咱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书读得好的,事儿不一定做得好。做大事儿的人,往往不是书读得最好的人。这一次,方孝孺再次用他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这个道理。
面对建文帝的仓皇问计,方孝孺显得很沉着,没有一点儿慌乱的意思。当然,咱也不知道他当时是真的沉着,还是装出来的。
方孝孺告诉建文帝,唯今之计,不外乎两条一是派出大臣募兵勤王;二是派出要员继续与燕王谈判,如果能谈拢更好,即使谈不拢,也能拖延时间,为外面的勤王之兵争取时间。
可以说,方孝孺说了一大堆,几乎相当于没说。这两条,建文帝早已在做了。齐泰、黄子澄早就外出募兵了,只是这远水恐一时难解近渴。至于用谈判来拖延时间,你当朱棣是傻子呢?
在方孝孺的建议之下,建文帝再次派出了他的和谈代表庆成郡主。这庆成郡主是朱元璋的侄女,算起来是朱棣的堂姐。按说,朱棣好歹得给这位堂姐几分面子吧!
庆成郡主到了扬州,朱棣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堂姐。庆成郡主没想到朱棣的态度竟然这么热情,看来这个事情还是有得谈。于是,庆成郡主从你娃小时候还在我背上撒过尿、在我怀里撒过娇,一直说到了前年朱高炽三兄弟来应天,大家曾经亲切友好地交流互动过……
朱棣听得是频频点头,让庆成郡主心中大喜。庆成郡主暗想看来这次不仅是不辱使命,更是制止了咱们老朱家的骨肉相残。
庆成郡主说完之后,微笑地看着堂弟朱棣,他就等着这位堂弟表态了。
可接下来朱棣所说的话,可是让庆成郡主大惊失色。
朱棣告诉庆成郡主,他这次起兵,是为了清君侧,是为了诛灭皇上身边的奸臣小人,然后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保卫咱老朱家的大明江山……
什么?周公辅佐成王?
人家周公辅佐成王,是因为成王还年少,在成王年满二十岁之后,周公便将朝政交还给了成王管理。
建文帝现在都快二十六岁了,还需要你辅佐?你丫的是想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吧?
庆成郡主正惊讶得不知该如何接朱棣这话,朱棣顿了一下,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