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张士诚再度称王(1/3)
话说刘基的话还未说完,朱元璋就站了起来,对刘基刚才这番话是大加赞赏。
众将一看朱元璋这个态度,就已经明白了,对武昌方面肯定是要暂时停止大规模军事行动了。既然朱元璋都说刘基的这个办法妙,众将自然少不得要跟着吹嘘一番。
刘基所说的这些,都只是从军事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其实刘基与朱元璋还私下从政治方面探讨过这个问题。
刘基告诉朱元璋,眼下宜早日返回应天。一方面是要防备东边的张士诚趁虚而入,另一方面则是要回应天办一件大事。
刘基所说的这件大事,就是上表滁州的韩林儿,让其尽快册封朱元璋为吴王。
早些年间,朱元璋刚攻下集庆之时,就有意称吴王。后来在以李善长为首的亲信的劝阻之下,朱元璋改变了主意,只是找龙凤政权讨了个吴国公的封。
再后来,朱升老爷子被朱元璋请到应天之后,给朱元璋定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这些年来,朱元璋也基本是按这九字方针行事的。
可是这一次,刘基又为什么要建议朱元璋赶紧回应天称王呢?
正是因为形势的发展太快、太喜人了!
要是在一年之前,刘基绝对不会劝朱元璋称王。可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安丰失守、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个孤家寡人了。龙凤政权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到了这个时候,韩林儿那“小明王”称号的号召力也已经很有限了。基本能忽悠来的人,都已经被他忽悠来了。以后想要靠韩林儿的“小明王”这块金字招牌,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陈友谅死了。陈友谅一死,大汉基本也可以宣告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了。
正所谓“乱世起,明主生”。陈友谅一死,以前大汉统治地盘上民众对大汉的信仰就轰然倒塌。在这个短暂的信仰真空期,正是朱元璋称王的最佳时机。倘若不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由其他人来填补了陈友谅死去后的信仰真空期,就相当于又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不管大汉方面将来是由谁来继承大统,朱元璋兵进武昌、剿灭大汉是迟早的事儿。但是,朱元璋是以吴王的身份灭汉,还是以吴国公的身份灭汉,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以吴王的身份征讨大汉,愿意投诚的,或者是被俘后愿意投降的,肯定是要更多一些的。毕竟大家在选择靠山的时候,肯定是会选择最大的那一座。
总之,此时朱元璋也是盼着早日回到应天。既然经过刘基的一番话,大部分人都已经认为要放缓对武昌的攻势,那朱元璋正好顺势而为。
朱元璋立即安排部署,三天之后,他亲率大军班师。徐达、常遇春、冯国胜、郭兴、廖永忠、俞通海等将领带领所属部队随他一同回应天。
大军走后,整个西线战场交由大都督朱文正全权指挥。朱元璋要求朱文正以洪都、江州为依托,稳扎稳打,不可冒进,只需要让武昌方面感到军事压力即可。
另外,朱元璋还交待康茂才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朱文正给大汉军事压力的同时,去拉拢、诱降一些大汉的官员。
朱元璋还当着众将的面专门叮嘱朱文正,他的军事攻势要以配合康茂才的拉拢、诱降工作为主,万万不可轻敌冒进。
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朱元璋现在对康茂才是不是已经格外器重了?竟然让大都督的以配合康茂才的工作为主,这事儿要是放在一年前,谁敢相信?
当然,就算朱文正不想配合康茂才的工作,也是不行的。因为此次朱元璋几乎将精锐部队全部带回应天了,就算朱文正立功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