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汉皇位之争(2/3)
外加封太师邹普胜为车骑大将军。
与此同时,陈友直以皇太弟的身份接替张必先的丞相职位,罗复仁则接过张定边的太尉一职。而陈普才则继续当他的太上皇。如此一来,邹普胜、张必先、张定边三人成了地位尊崇但并无实权的“三公”,大汉的军政大权则牢牢掌握在陈家人的手中。
要说四人这番密谋,还真是不错。四人达成协议之后,罗复仁按照太上皇陈普才的口谕,迅速关闭了武昌各城门,武昌城内实行了戒严。
第二天,武昌城内的各位高官都得到了太上皇陈普才命人传达的通知,十月初一为陈友谅举行国葬。
当然,在国葬的当天,陈普才会以太上皇的身份突然宣布长子陈友当继承大汉皇位。由于武昌城内早已戒严,军权在握的罗复仁到时会帮着陈普才、陈友当父子控制局面。
当时的一切似乎都正朝着陈友当继位的方向“健康”地发展,但是他们却低估了张必先与张定边的能力。要是他们做得再狠一些,在密谋协议达成的当晚,就派兵围了丞相张必先、太尉张定边的府邸,彻底控制住这两个人,或许他们的美梦真的能成为现实。
但是,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张定边回到武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自己的结拜兄弟张必先。二人都不需多言,心灵相通地认为必须尽快帮助陈理登位。
当然,站在这二人的立场,于公于私都应该支持陈理继位。
于公来讲,陈友谅身亡,太子陈善生死不明,理当由陈友谅的小儿子陈理继位。
于私来讲,陈友谅是他们二人的结拜兄弟,助结拜兄弟的儿子继位是理所应当的。另外,陈理继位,也是对他们二人地位的稳固更加有利的。
就在二人达成一致意见的第二天,张定边就开始行动了。他要为陈理上位做好一切准备,包括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
张定边虽然贵为太尉,掌控整个大汉的军权,但是这都只能局限于国都武昌城之外。至于武昌城内的皇家禁卫军,张定边是无权调动的。
陈友谅出征洪都之前,将武昌城内禁军的统帅交由自己的二哥陈友直掌管,武昌城防则交由自己的大舅哥罗复仁掌管。
站在陈友谅的角度,他这么安排也没有毛病。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及结拜兄弟张定边都将随自己出征,另一个结拜兄弟张必先得在他不在武昌的日子代替其处理繁重的政务,这国都武昌的城防自然是交给自己的二哥和大舅哥更加合适。
正是因为自己在武昌城内无调动禁军的权力,张定边不得不未雨绸缪,做好最坏的打算。
张定边顾不上医治自己身上的伤口,迅速出城布置了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安排心腹在城外军营之中挑选一批精兵强将,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分期分批地潜入武昌城内。
至于这些挑选的精兵的铠甲兵器,只能另想其他办法,在一些运送货物的车中化整为零地偷偷带入城内。因为一旦达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偷偷潜入城中的这批精兵没有铠甲兵器的话,战斗力是要大打折扣的。
幸亏张定边行动及时,在罗复仁关闭城门,实行武昌城戒严之际,已经有七百余精兵潜入武昌城内,就分驻在张必先、张定边二人府中。加上张定边、张必先府中少量的家兵,二人可以凑足一支一千余人的部队了。
在要为陈友谅举行国葬的前一天,罗复仁在太上皇陈普才的授意之下,派禁军控制了太师邹普胜、丞相张必先、太尉张定边的府邸,他们要确保万无一失。
可就是他们这个画蛇添足之举,让张定边、张必先二人率先采取了行动,牢牢控制了局面。
罗复仁当然是不知道张定边早已偷偷从城外招进来七百多兵士之事,他也就是派出三名百户,各带一百兵士分别驻守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