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无知的廷议(3/4)
朝水师的偷袭,除了海东水师有四十艘战舰目前撤退到了横蒲县外,其余兵舰据称全军覆没,宋贼占据了这两处大营,甚至向我们发来了此等荒谬至极的文书,声称要在那里建什么镇越、宁南两营,简直是岂有此理!”李乾德敲了敲已经在众位宰辅手里传了一圈的宋军公文,“诸位觉得该如何应对?”
“宋贼无道,贸然兴兵,欺我水师不备!臣弟愿尽起王师十万,夺回两处水师大营,将这群北寇尽数驱越下海,以挽我大越之脸面!”崇贤侯李乾明率先慷慨发言,说话间,他还拿眼光斜看着太尉李常杰。
因为这水师提举陈皓正是李常之前杰提拔并依赖的将领,而此战水师尽败,他的言下之意,便就是这李太尉的人丢了大越国的脸面了!
不过,李常杰此时却是面色如常,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任由李乾明讲话中夹带着暗讽之意。
黎伯玉是礼部尚书,专门处理外交以及朝贡等事,李乾德亲政后,不断完善并强化李太祖时的“中夏”概念,认为华夏确是天下之本,但交趾正好占据了位于天下四海“正中”之处的昇龙城,便是“中夏”,而与周边各地的“四夷”相对。
当然,他们也不敢把北面的大宋称为北夷,但会称为北朝,而自称为南朝相对。所以,身为礼部尚书的黎伯玉自然清楚自己发言的政治正确方向:
“我朝与北朝接壤之境,多是所居蛮部主动向我投奔,此乃受陛下仁政之感召。我朝太宗有诏曰:‘是四海兆姓之民,均如赤子,致异域怀仁而欵附,殊方慕义以来宾。’正是此理也。而宋主不思修仁政以聚人心,反欲加罪于吾身,何其糊涂!臣愿为陛下出使,问罪于这北朝所谓东南海事院,斥其不宣而战,残害我大越军民,并当面指出其无道无理及无耻之行,责令其必须退兵、赔偿、罪责,缺一不可!”
李乾明见黎伯玉并未直接支持他所提的出兵之道,反而却是要求亲做代表去谈判,心里便极为不爽,立即出言讥讽:“黎尚书所言甚高,当可做得了我大越的武信君,一张雄辩之口,便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令那北朝乖乖地退兵还地啊!”
李乾明说的武信君,是指战国时期在秦国两度为相的纵横家张仪,的确是一个能以口舌之利,便为秦国拿下千里之地的外交家。但此时说来,却是在嘲讽黎伯玉夸夸其谈。因为大家都明白,在如今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谈判说服得了宋将。
兵部尚书何于,是李乾德所信任的亲信,从武捷军指挥使开始,一步步地做到了少尉、以及知殿前诸军事。在一年前,又找了个机会,在给李常杰加封了新的虚衔,拿去了他的几个实职,其中就让何于来接替了兵部尚书。
继续阅读
何于本人还是相对稳重并较有见地,他缓缓地开口道:“论国与国相处之间,自是外交谈判当为正道。但是军事实力却是谈判的资本。以臣之见,黎尚书遣使谈判的前提条件,乃是崇贤候所言必须先行遣兵给予入侵宋兵以真正的教训,如此这般,才能在谈判中有所斩获。”
李乾明却是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道:“何尚书这句话说好一个四平八稳,滴水不漏,这谈判有必要,打仗也需要打。只是,不知何尚书对于迎战宋贼有何高见?”
“高见说不上,但是此战我大越必胜!”何于却是对李乾德拱手说道,“据臣所知,这宋国的东南海事院乃是最近新设之衙门,究其主责,主要还是沿昔日王安石之邪计,以钻营海贸,资扩国库。因其获益所多,也多圈养水师,故其偶尔偷袭得手,却也不敢沿江直入我大越腹地,只敢据营而守、遣文恐吓而已。况且我中夏山林之气候,多为宋兵不习,如再以精兵阻击,宋贼必退,那时再谈判,便可趁势将邕钦二州之诸多地界正式收诸我朝,岂不快哉?”
“李太尉乃我大越之名将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