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侯景:反目成仇(1/4)
公元548年,二月,南梁。
侯景在寿阳已经待了一个月了。这段时间他心里一直不怎么踏实,既害怕高澄不依不饶继续派兵过来讨伐,又担心萧衍发现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哪天心情不好扔过来一封逐客令。
他现在手里只有八百来人,连个大点儿的土匪头子都比不上,一旦没了靠山,前途几乎是一片黑暗。
结果战战兢兢过了一个月,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东魏和南梁两边都没理他。
高澄把侯景赶出河南之后,一直在忙于收复失地、稳定人心,没有继续出兵追讨。在他看来,侯景现在一没部队二没地盘,威胁程度已经大大降低,现在人又跑到了南梁那边,如果继续追的话,就超出了国内平叛的范畴,很可能演变成东魏和南梁之间国际战争。
其实从萧衍出兵北上的那一刻起,南梁就已经在道义上处于劣势了,东魏如果顺势出兵讨伐,也算是有充分的理由。但高澄的大局观很好,他综合判断了一下当前的国际局势,还是决定把私人恩怨和复仇情绪放到一边,尽全力缓和跟南梁的关系。
高澄之所以这样做,背后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他要为篡位做准备。
权臣的儿子爱篡位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传统的。
通常来说,各个朝代的末期都会出现一个一手遮天的权臣,他们通常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偏偏到死都没有迈出这一步。而与之相对的是,如果权臣死后权力交接不顺利,则他的继承人基本上都会选择篡位。
比如东汉末年的曹操被人骂了一辈子汉贼,但他至死也没有称帝。而他的儿子曹丕接班之后,因为外有吴蜀战乱,内部有兄弟竞争,情况很不乐观。为了巩固地位,他在接班八个月之后,就毅然踢开汉献帝,自己登基上位。
而曹魏末年的司马懿死后,因为权力交接比较顺利,所以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依旧接班当权臣,但到了司马炎那里,因为老爸司马昭给他整了一个高贵乡公曹髦事件,又给他制造了一个司马攸难题,局面非常被动,所以他也效法曹丕,在接班仅仅半年之后,就挤走魏元帝,建立了西晋。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属于一种被迫的行为。
权臣之所以能成为权臣,基本都是靠个人能力一步一步打下来的,要么威望极高,要么军功极大,在朝廷中的地位无人可及,在本集团内部的领导身份也非常稳固,当不当皇帝其实都不影响个人权势,而如果贸然篡位的话,反倒要冒得罪很多中间势力的风险。
而到了继承人那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继承人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官衔,更是一个利益集团头目的位置。但这个位置为什么要给他,而不是给集团中其他有能力的人,这里面就难免会产生分歧。因为权臣毕竟还是臣,他在利益集团中的权力传承并没有法理上的依据,如果继承人的军功威望不够服众,或是集团内部其他有野心的人想上位,就很容易出现权力交接不顺利的情况。
高欢死后,侯景立刻发动叛乱反对高澄,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继承人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趁着影响力还在的时候,尽快改变自己的身份,让自己变成皇帝。
一旦当了皇帝,所有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别管有没有什么军功威望,服从皇帝,天经地义,谁也别再想着跟我争老大。
现在高澄面对的就是类似的情况,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篡位上,不希望战争扩大化。
西魏跟东魏是世仇,难以化解的那种,况且王思政现在还占着河南的大片地盘,所以东西魏之间是没办法讲和的。但东魏跟南梁之间并没有原则性的矛盾,如果不是萧衍鬼迷心窍出兵北伐,两国的关系甚至还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