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钱粮(2/4)
送汤药,你家中有子出生,还能获得一笔喜钱。
总之,王上是真的把你当家人,当兄弟。
这种情况下你还有其他想法,那就是真的天良丧尽了。
而除了让这些绣衣卫有归属感,蒙沮还要让这些人有荣誉感。
制造荣誉感的手段就是在衣装上做出区别。
所谓绣衣卫,那自然是要穿绣衣的。但绣衣的价格一件就堪比数千钱,这光换装的费用就海了去了。
所以张冲肯定是不可能给所有绣衣卫配上绣衣的,但为了壮绣衣卫的威严,他还是准许绣衣们穿绛衣,戴锦帽,以与众军不同。
而除了在衣着上做出区别,张冲还常会对绣衣们有不时的赏赐。
除了宫内的一些生日或者重要节日有赏赐外,还有夏之冰饮,冬之热汤。总之,张王之体恤人情如此,如何不得绣衣众心。
另外还有一件事,是蒙沮为了方便开战工作而向张冲请来的。
那就是关于绣衣的钱粮俸禄问题。
随着泰山军的数次改制,军队越来越向经制之师发展,凡各军各营,军额都有限数,一增一减悉要向枢密院申请,由枢密院批准,才能增减。
而枢密院如何控制各军的人数呢?就是按照兵额发放钱粮俸禄。
其实,这个兵饷也是这几年才陆续实行的,以前泰山军扩充军队压根不费一钱,只需要为兵士们提供冬夏两衣,以及日常口粮就行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这些人来当兵,本身就是此前泰山军在地方上重分土地后换来的。
但随着时间过去,泰山军的战场从河北也一路到了并州,到了中原,这些人早就远离了家乡。
过去战场在河北时,这些护田兵出身的还能为了保卫乡土,护住分得的田地而拼命,可现在已距家千里了,过去的初心早就不在了。
当然,受军中宣教使们的影响,大部分泰山军都将过往为小家的想法转变为解放大家的公心。
越来越多的吏士们也意识到,只有全天下的穷苦人都能如他们有田耕,他们才能真正的守住传家的基业。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享受着这份伟大事业,能为王上的黄天大业做出贡献,所有人都深感荣幸。
但理想归理想,现实是,张冲不能让这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最后就带着一份理想回去。
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
虽然解放天下的大业中,不乏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实事求是的讲,这种机会对于大多数吏士们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
而等这些人转业回去,就会发现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是要落后社里其他人一大截的。
道理很简单,每一个吏士都是家庭中的重要劳力,他离开家庭的生产,但社里其他没人参军的家庭却一直在生产。
这一进一出下,双方的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如果这些浴血百战的吏士们回到家乡是这样一个结局,那泰山军的形象得是什么样的?
长此以往,等分配土地的红利度过,谁还会主动参军?
所以,即便从荣军的角度,张冲就必须要给吏士们发饷。
而且发饷不仅能约束住军队劫掠,还能提振地方消费。等这些转业的吏士们回到家乡,手里拿着积攒几年的军饷,必然是修房娶妻,当地经济如何能不好。
所以,张冲不怕发钱,就怕钱都烂在仓库了,那才是什么都没有了。
张冲还是有简单的经济学常识的,知道钱只有流通起来,才会越来越多,反而都存在府库里,那就是一堆破铜烂布。
正是得益于这份见识,张冲对于赏赐这件事从来都是很大方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