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令狐达访曹州刺史(1/4)
第五八八回 令狐达访曹州刺史
麻叔谋挖运河挖到了曹州济阴郡。说:“到底是曹州还是济阴郡呢?”曹州跟济阴郡是一个地儿。这一片最早叫曹国,西周的时候建立曹国,都城是陶丘(今山东菏泽定陶区);到了西汉初年,这里有一个定陶国;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改定陶国为济阴郡;到东汉时期,济阴郡下辖十一城,治所仍然在定陶;三国时期,为济阴郡;到了北魏设置西兖州与济阴郡同治左城,咱之前说过这事;到了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那当时的曹州领郡两个,一个是济阴郡,一个是濮阳郡。济阴郡领县四个,分别是:定陶、离狐、冤句和乘氏;到了大业三年,又把曹州改回济阴郡。咱说的是大业四年的事,所以,刚刚改完大业三年刚改完。所以,当时人们的思想也好、习惯也好,还称此地为曹州,也有称济阴郡的。总之,一句话,说“曹州济阴郡”,大家都没有地理上的模糊。
当时,曹州济阴郡的郡守、也就是刺史,此人姓孟叫孟海公,他就是本地人。直到现在,在菏泽定陶区还有一个镇叫孟海镇。孟海镇有个村叫孟海镇,这孟海公就是这个村的人。至于是先有这个人,再有这个村的名字。还是先有这个村,后来再有这个人的名字,这就无从可考了。
孟海公兄弟二人,他是老大,他还有兄弟叫做孟啖鬼。您听这名字“孟啖鬼”,就说能吃鬼呀,“啖”者吃也!就说明这人胆子大,敢作敢为,勇猛无比。
由于孟海公本身就是曹州本地人,又做曹州本地官,他有一个乡土观念呐。所以,孟海公把曹州这一带治理得还不错,因为本乡本土嘛,为本乡老百姓谋福利,也算是为他自己谋福利。所以,他不像大隋其他官员每到一处搜刮百姓。这本乡本土的,你搜刮百姓,大家都指着你骂呀。所以,孟海公在这曹州一带颇有名望。
他早就接到朝廷通知了,知道麻叔谋开运河要开到曹州。孟海公早就做好准备了,在曹州当地招来很多的河工民夫。然后,又制作了很多的开河的工具,像什么铁锨啊、木锹啊,什么筐啊、篓啊、扁担啊、麻绳啊……总之,把这些工具全给麻叔谋预备好了。办这些事儿并不是孟海公亲自办的,孟海公是郡守,他不必要亲自办这些事啊,交给自己手底下一位最亲近、最有才干之人,此人姓尚叫做尚义明。要尚义明办的这事儿。
这个尚义明是谁呀?尚义明也是个假名,他的真名不叫尚义明,而是复姓上官,单字名狄,上官狄!
对“上官狄”这个名字大概您还有印象吧?当年上官狄乃是靠山王杨林手下的副中军呢,后来提拔成中军官。老杨林十分器重上官狄,可上官狄跟秦琼交情莫逆,秦琼当年曾经救过上官狄的性命。所以,秦琼跟随老杨林到大兴长安城的时候,杨林接到了山东发来的塘报。唐弼告诉杨林秦琼乃是山东的反贼贾柳楼四十六友结拜兄弟当中的一位。老杨林当时喝醉酒了,说了一句:“忘恩负义的家伙……真是可杀不可留!”结果被上官狄听到了。上官狄心中一咯噔,以为老杨林要杀秦琼,这才偷偷地给秦琼报信儿,两个人两匹马这才逃离大兴城。一路之上,惊心动魄,秦琼三挡杨林,就是为了救上官狄呀。后来九战卫文通,秦琼被山东义军救走了。上官狄呢?为了好跑,上官狄与秦琼分道扬镳了。哪儿去了?咱曾说过,曹州郡守孟海公乃是上官狄的亲舅舅。爹亲叔大,娘亲舅大。所以,上官狄投奔孟海公了,被孟海公收在麾下。但是,孟海公告诉上官狄说:“你现在我这儿,虽然说靠山王杨林没有通缉你。但是,你也算半个被通缉之人呐,最好隐姓埋名。”于是,上官狄就把自己复姓上官就改成了尚姓了。他觉自己私放秦琼这是明晓大义。所以,给自己又改了个名字叫做“义明”!于是,上官狄这么多年就在孟海公的麾下叫做尚义明了。别人都不知道他是上官狄呀。所以,在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