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斛斯政叛投高句丽(2/4)
根据地呀。自己攻打东都洛阳,攻打到现在,虽然挑选了无数精锐去攻城,但是一直徒劳无功啊。这可恶的樊子盖婴城据守,城高坚固。尤其是,咱前文书也说过,隋炀帝发动河北、山东、河南的民夫在东都洛阳城外修建了长堑,就是挖了很多大坑,有这玩意儿,难以越过呀。您想想,您由打堑这边越到那边,如果中间没有桥的话,你还得钻到堑底下,再爬到堑上边。人家东都城墙之上士卒居高临下呀,一眼就看见了,射箭啊、扔东西啊,那就得给你砸死啊。所以,这大堑也阻挡了杨玄感呢。要么说,隋炀帝干的事也不是没用。哎,到这个时候有用了。所以,杨玄感打了多日,只占领了洛阳外城,半步难以往内城进发呀。
他在这儿一耽搁时间,坏了!怎么?天下尽知杨玄感造反了。尤其是塘报发到了辽东。隋炀帝杨广率领大军正在攻打辽东城呢。前文书说过,攻了二十多天了,飞楼、云梯、地道……四面俱进!但是,高句丽军民随机应变,顽强抵抗,二十余日,仍未攻下。隋炀帝又命人拿布袋装土堆起来跟着城楼一般高,然后发动人海战术连续进攻,势在必得!眼瞅着辽东城就要被隋炀帝拿下来了。而且,在围攻辽东城的同时,隋军其他各路大军也都按照计划纵深进军。高句丽在隋朝的数路大军的猛攻之下,国家到了危亡之秋,马上就不行了。隋炀帝马上要取得了二打高句丽的绝对性胜利了!就在这紧要关头,杨玄感反了!这下子无疑在隋炀帝背后给他腰眼儿上猛捅一刀啊。首先说,粮草没了。杨玄感是负责后方督粮运草的礼部尚书啊,黎阳仓那是个粮草中转站呢。给隋炀帝一断粮草,断一天都受不了啊。最后,塘报一说:杨玄感在黎阳造反了,领兵带队奔洛阳去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啊?!”隋炀帝大惊啊,马上下令:“六军并还!高句丽……不打了……”怎么这味儿了?啊。杨广他真地放不下呀,真的太可惜了!眼瞅着就、就、就、就全面进攻了,就给平……哎呀!杨玄感呐杨玄感!朕要灭你九族!
隋炀帝恨杨玄感,还怕杨玄感。怎么?他知道杨玄感根基深呐,这跟瓦岗山反不一样。您看瓦岗山打了五次,隋炀帝没大往心里去,那就是一伙子草寇、一伙子老百姓、一伙子农民,没关系。杨玄感可是贵族啊,可是世家子弟呀,他爹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呀。这要是真的让他把东都拿下来,把我的那几个孙子挟持了,他哪怕立一个——哎呀!我的合法地位就、就、就有点悬呐,他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赶紧给我回去!”
刚一转身,又接到塘报说:洛阳城外的那些达官子弟都归降了杨玄感了。
“啊!”隋炀帝当时吓得脑袋冷汗都下来了,赶紧把老臣苏威叫到身边,面带恐惧之色:“苏老爱卿,这杨玄感小儿特别聪明,得不为患乎?”他现在造了反了,这难道不是我的心腹大患吗?
苏威一看杨广吓得脸儿都绿了,“唉!”苏威也够可怜杨广的,还得劝慰呀,毕竟是杨广的臣子啊,说:“陛下勿忧,您别那么担心。玄感粗疏,非聪明者,必无所虑,但恐寖成乱节耳。”什么意思呢?就说:其实杨玄感您甭担心,他是一介武夫,是个公子哥儿,表面华丽,其实是个绣花枕头,那是个草包啊,不是一个聪明者,您不必过多的考虑,这小子他成不了大事。但是,身为朝廷大臣也起兵造反,这一点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这就等于是个始作俑者呀。我恐怕再引起其他臣子相继仿效,也跟着叛乱。这样产生连锁反应,就没办法控制了。
这个苏威,老宰相,那是个政治家呀,头脑清醒。因为他看到这些年劳役不息,百姓思乱。所以,也希望以此警告隋炀帝:算了吧,咱赶紧息兵罢战吧!回国之后,停止老百姓的劳役,让大家休养生息吧。这样一来,咱大隋还有一线生机。不然的话,咱内部就得乱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