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众僚属分头拆庙宇(2/4)
赶紧地去征工去。
最难办的就是拆迁。拆迁在咱们现在也是个难办问题。其不但中国,国外也一样啊,你让谁拆,谁也不愿意拆呀,就得给人讲道理啊,掰开揉碎讲,又得补偿人家经济,又得给人家安置暂住房,麻烦着呢。拆普通人家都这麻烦,何况你现在要拆庙啊。拆庙在过去人心目当中那多的罪过呀!不有那句话吗——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它为什么把拆庙和破婚联系在一起呢?就说呀,你拆十座庙的罪过都不如破坏一个婚姻的罪过大呀。可见拆庙仅次于使一个人家家破人亡啊,那老百姓也不干呢。庙里和尚哪去?你拆一个家,也就是安置一家。你拆一座庙,得安置这庙里所有的和尚啊。人家和尚有人家的宗教生活呀,每天得对佛礼拜呀。你把这庙拆了,人家不能对着经书礼拜去?所以,这个任务最重,就须要去做工作呀。在这方面,李世民作为主要负责人,刘文静作为副手。先让刘文静给这些寺庙庵观下通知。如果观主、庙里的住持他们通情达理,该按照标准赔偿的就赔偿,或者说承诺晋阳宫建成之后再给你们重新建造新的寺院。如果说遇到困难,李世民就亲自去。但是,每座庙宇,李世民都会去。无论是拆或者不拆,李世民都会过去,跟这庙宇的住持、道观的仙长好好地嘱托嘱托,好好地道个歉。李世民觉得是自己对不起人家,所以非常的真挚。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原城中这种庙宇也不少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那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期,南朝更甚,因为有那梁武帝,梁武帝三次把自己卖给寺院,他都想当和尚。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故此,南朝有很多寺院。其实,北方也不少。那北魏的石窟为什么那么多呢?那不就是也崇尚佛教吗?所以,太原一带的佛教寺院、道家道观比比皆是。对那个小寺庙、小道观,不费气力,到那里跟人家说几句好话,把政策一说。这庙祝、观主不敢违抗——我这里就仨人、我这里就俩人,无所谓,行啊。既然,官面儿上给咱们安置,咱就走吧。回头,再给咱们盖,反正这破庙也不怜。所以,拆这小庙很容易。但,小庙没有好木料啊,那就得拆那大庙。到大庙里,就麻烦一点儿。
但,太原令刘文静这个人工作能力极强!他出身名门望族,乃是彭城刘氏,博古通今,而且英俊魁伟、风度翩翩,才干突出。今年四十六岁了,比李世民整整大三十岁。按说在那个年代,李世民就得喊一声“刘爷爷”,都两辈人了。起码来说,那也得喊一声“刘叔”啊。因为,刘文静只比李渊小两岁。但是,跟李世民关系莫逆,忘年之交啊。哎哟!刘文静一看,这二郎怎么那么聪明啊?我就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小伙子!长得还带劲,还能干。比起他那几个兄弟呀,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呀!未来成大事者,必二郎也!二郎的见识比自己还强呢。所以,刘文静服这李世民。你别看比李世民大三十岁,甘愿当李世民的心腹、当李世民的参谋。所以,李世民让他往西,他不敢往东。让他往南,他不敢往北。敬重李世民。
刘文静身为晋阳县令,又称晋阳令。最初,他跟裴寂的关系特别好。所以,他经常就对裴寂说:“二郎非常人也!大度类于汉高,神武同于魏祖。其年虽少,乃天纵矣!”什么意思呢?就说李世民绝非是个庸庸碌碌之辈呀,不是一般人呢。他豁达大度,那就如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一样。他神武雄豪不亚于那东汉末年的曹操曹孟德呀。好家伙,刘邦、曹操在历史上那了得吗?一流人物啊!他把李世民比汉高祖、比曹操,这可都是开国之君呢。说这李世民年纪虽然轻,但是“天纵之才”呀!老天爷降下的这么一个材料啊。咱们得好好地扶保!
可裴寂对此并不认同。您别看现在他跟裴寂关系好。还是那句话,俩人现在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等到后来,有了利益冲突了,那裴寂看不上李世民,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