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我要感谢生命中每一位应该感谢的人(1/10)
舒尔茨的确是在衷心的夸奖乔喻。
事实上这句话是夸奖还是在惋惜,是要看年龄段的。
如果乔喻此时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那么舒尔茨大概会惋惜,乔喻浪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基础还不稳。这将会导致乔喻在独立研究一些基础性的难题又或者开发一种新的数学框架时,会非常吃力,甚至功亏于溃。
但乔喻只有十六岁。
这意味著乔喻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并补足他薄弱的基础,在未来去冲击那些世界级的难题,甚至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数学。就好像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年龄优势的恐怖就在于此,舒尔茨甚至觉得乔喻再浪费两年都没关系,反正还这么年轻。
乔喻只觉得很羞愧。
他已经大概明白为什么他不喜欢跟那些留给他邮箱的数学家交流了。单纯就是基础薄弱,太菜。没有那些神来之笔的灵感,他大概啥也不是..
想到田导给他规划的书单才看了其中一小部分,乔喻就感觉很羞愧,他竟然还有脸跑到哲学院去跨界听课,果然是无知者无畏。终究还是过来人才是知道他最欠缺的部分。
回去之后不能到处乱听课瞎嘚瑟了,乔喻心里暗暗警醒著。
他都已经在某宝上订了一张「为华夏数学崛起而读书」的锦旗,虽然是为了摆摆样子,但既然样子都摆出来了,总不能以后让导师跟袁老看他的笑话。毕竟对于未来他可是有追求的。
这么说吧,学习数学现在是他的本行工作,成为能开发一个大型小区的亿万富翁是他人生的目标。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本行工作都干不好,凭什么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就好像乔喻之前想要成为一个职业游戏选手。
试问如果他成为职业选手后连竞技游戏都玩不好,每次比赛都差了那么一点,但他的目标却是成为世界第一,享受万人敬仰...这显然不太可能。能不被骂,就已经是烧高香了,大家评价一句「菜就多练」都属于温柔的。
所以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要在本行业里做到真正的出类拔萃。
是的,跟彼得·舒尔茨谈过之后,乔喻在心里重新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接下来一年时间里,他要完成燕北大学数学院一般本科的所有课程,夯实基础。如果让田言真跟袁正心知道了此时乔喻内心的想法,大概会很欣慰。
当然这个时候,没人对乔喻提出这些要求。
不管是华清还是燕北又或者其他华夏的教授们,当得知今年的世界代数几何大会开场报告换成了十六岁的少年乔喻时,除了少数人外,心情大概都是激动的。
毕竟如果乔喻这次报告如果表现足够出色的话,无形中就是对华夏数学界话语权的增强。甚至不止是在代数几何领域,以后跟同行交流的时候,这些可都将是吹牛逼的谈资。
甚至都不需要他们先提起,也许就会有人追著他们问:「嗨,XXX教授,我听说一个叫乔喻的在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做开场六十分钟报告?神呐,这是真的吗?」
很多时候所谓集体荣誉感,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此时感觉激动的可不止是这次到访大会的教授们。
事实上,许多原本都没打算报导这次大会的华夏媒体,在收到消息时,都已经开始闻风而动。尤其是一些在巴黎有常驻机构的华夏媒体。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实际上人仔细翻看一些大型媒体就会知道,其实大家并不热衷于报导学术界方面的事情,尤其是数学。原因之一大概就是普通人其实并不关心。
每年除了诺奖公布的那两个月,或许会有些科普类的博主流量有上涨趋势,但其实也就那样。并没有太多人会真的去关注今年有哪些科学家获奖,他们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