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简单有简单的好处(2/3)
猛然睁大眼睛,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古书上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很多博物馆里的古文藏书,字都是一竖列一竖列的。而且很多还不分段落。除非你是古文研究者,早就摸索出来了古人的断句方式,一般人读的时候很是费劲,得自己处理停读,断句,分段。
古代有自己的标点符号,但不多。明代出现︴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名,它可以看作是传统的标点符号,但是它很不完备,长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直到20世纪初,外国留学生把欧美的标点符号带回国内。胡适为首的教授提出方案,要求政府颁布了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才在国内广泛使用开来,一直到今天记在了教材里。
一句话,它断句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了。
林芊芊完全遵从了现代标点符号的用法。
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现代老师教的,使用了20多年,已经刻习惯里了。
而潘正云的这一发现,让其他几个大人围着她和她的文章研究起来。
问她其他几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意思,又问她为什么在一句话后面用这些?
林芊芊回答:“当然是为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一位书画家在某一年的除夕,给财主写了一副对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财主看后大怒,将他告到了县衙,”
“说‘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有这样诅咒我的吗?”
“那书画家却哈哈大笑说,“‘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难道不是吉庆之词?”。结果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不止一句话分段不一样,意思不一样。背后的逗号句号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林芊芊在纸上提笔写了一句话。
然后又在后面加上了不同的标点符号。
“原句:这双鞋不大好穿。”
“一种加标点后:这双鞋不大,好穿。”
“另外一种加标点后:这双鞋,不大好穿。
这双鞋,不大好穿?
这双鞋,不大,好穿!
潘正云拿起林芊芊写的几句话,捏着纸张琢磨这几句话的不同。
其他六个人为也挤到他跟前,一起分析这几句话的不同之处。
七个脑袋旋成一团。
林芊芊道,“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句子的意思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即使是相同的句子,通过改变标点符号的位置,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和语气。”
“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导致了句子从疑问句变为陈述句,从肯定句变为感叹句,或者从描述生活痛苦变为描述生活幸福等不同的意思。”
“我使用标点符号,是为了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也让读我书的人,理解我的意思。要是他理解成了他的意思,那就曲解了我的本意。”
“林姑娘说的很有道理啊。的确是这样,有时候,你写的信明明是这种意思,却被人断句成另外一种意思。”
王大人注视着前方,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他的面容痛心又复杂。
“唉,我想起一件事,一件痛心的事,被人歪曲自己的意思,导致我和我的故友绝交。”
潘正云沉思着点头,“这样断句的确方便人理解其中意思。”
几个人聚成了一团,走进厅里的陈径舟潘寒,刘庸一起进来,
见人扎堆,便过去问他们在做什么。
潘正云说起了标点符号。
刘庸道,“我当时没注意到,注意力全在文字上面。怎么了?标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