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亚历山大四世

第三百六十七章 战国局势(楚篇四)(2/3)

目录

内的手工业并存。其中,楚国着名的冶铁中心宛城因出产优质铁器而闻名遐迩。商业方面,水陆交通的发展为商业运输提供了便利,郢都、宛、陈等都市皆已成为有名的商业城市。除了与中原的贸易,楚国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得益于商业的发展,关税已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楚怀王熊槐还巧妙地利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发展,他在偏远些的淮南地区和湘沅诸水流域为鄂君商旅提供免税,从而引导商人进入这些后进地区,用扩大贸易额的方法带动当地的经济开发。

楚怀王熊槐本人喜好文学,也鼓励楚国的文艺创作。齐开庄衢之第,楚建兰台之宫,类似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楚王熊槐已经有意选拔人才在兰台宫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讲学了。相传楚怀王每年都在湘山举行宴会,命群才创作辞赋和音乐。楚国官方对文学的重视,客观上有益于楚辞艺术的发展。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战国时期,出于奖励军功等目的,爵秩制度普遍推行,其中以秦为最。而楚国的爵秩等级分为五等,分别是列侯(又称通侯)、执珪、执帛、五大夫和七大夫。在当时,楚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垂沙之战时仍有“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坚如金石;宛钜铁矛,惨如蜂虿;轻利僄遫,卒如飘风”之称。但楚军却也存在军心不稳、无法死战的问题,这与楚王的宽容和对法令不严有关。

楚怀王熊槐时期的大型战争有五场,分别是襄陵之战、五国攻秦之战、丹阳蓝田之战、灭越之战和垂沙之战。

在对秦国方面,楚国主要与之展开了商於、汉中、黔中、新城地区的争夺。而楚怀王对巴蜀地区争夺的疏忽,使得楚国在战略上陷入被动。截至熊槐去世时,楚国未能收复商於,丢失了析、汉中的西半部和新城,守住了大部分黔中。

在对韩、魏方面,楚国的领土也有所缩水。楚国曾三次攻打雍氏,都无功而返,楚国还失去了召陵附近及宛、叶以北的土地。这些地区的丢失,使楚国的南阳地区暴露在敌国的兵锋之下。到楚怀王熊槐去世后五年,宛、叶便彻底被秦国夺去了。

在对齐国方面,楚国与之有着从越、泗上、淮北到薛邑的争端,基本平分秋色。只有在对越作战中,楚军才大获全胜,吞并了越国的全部领土,至此“统一了东南半壁”。

回顾楚怀王熊槐即位之初,他一度春风得意。因为自从楚怀王六年(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后,楚国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国”,疆域最为辽阔。然而此后,楚怀王熊槐却在对中原的战争中屡屡失利,兵挫地削。一是轻视了巴蜀的战略意义,二是外交的屡次失败使楚国两次陷入被三国乃至四国围攻的困境。而丹阳、蓝田之战与垂沙之战的惨败,也直接导致楚国由盛转衰。

外交上,熊槐即位时,正值战国中期、魏国霸权衰微、多强并起的时期,合纵连横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其中,齐、楚、秦三国对“天下之枢”韩、魏的争夺,正是合纵连横的重要体现之一。总的来说,楚国的外交目标,是争夺对韩魏的控制以保证南阳盆地的安全,再在齐秦中争取一方盟友避免被齐秦夹击。但在实践中,却常常事与愿违,使楚国两次沦为各国联合打击的对象。

在对韩魏方面,从楚怀王五年到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24年-前300年),熊槐屡次尝试用军事、外交手段操纵韩魏,使两国留在自己的阵营中,两次在韩魏置相,三次令韩魏质子来楚,两次发兵干涉韩魏立储,使用威逼利诱等手段拆散秦魏联盟……总的说来,在前期,这些举措一度取得成功,有“纵合则楚王”之称。但到了后期,由于熊槐的多次骚操作使得楚国的国力衰落,丧失了国家信誉,国际影响力直线下滑,其纵长的地位便被齐国取代了,此后楚国的争取往往以失败告终。其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天命神殿 阴符九遁 信仰枯竭?我亲自下界搞事! 万人迷成为反派!主角他们争红眼 萌学园之我带着金手指而来 四合院:我叫曹兴,后台很硬 新诗仙 开局一本西游记 曾临世界之巅,却遭妻子一家嫌弃 在成为最强者的路上先成了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