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大移民,大基建(中)(1/2)
殖民不是一个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军事,生态等诸多方面因素。
寰宇联合不是巨企,它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仅考虑殖民开拓本身,那康志仇所谓的‘每块地找性价比最高的殖民’听起来确实挺诱人的。
可你得考虑舰队物资运输成本,分散的殖民地管理成本和军事防御压力。
原本集中在一颗星球,一次军事建设,行政建设就能搞定的事儿,随着撒尿一样到处乱殖民,其结果就是公司需要茫茫多的运输船组建稠密的运输网络,茫茫多的军舰承担防御工作,茫茫多的船员和水手开船,以及修建多个星际驿站。
这些不要钱么?
最关键的是,行星防御压力也很大,每颗行星的最佳殖民点,可能跟伊甸星一样只有南北两极,其它地方殖民难度大,但面对入侵时该怎么办呢?你抛弃的地方,恰好可以作为敌人空降部队的登陆场不是么?你难道要每颗行星都组建一个行星防御阵列吗?
那TM得多少钱!?
还有官僚,还有多殖民地带来的管理成本,行政效率降低和叛变可能,还要提防海盗和左径分子……如果浓缩到三颗星球,那一切问题都只需要做三次。
只要引入军事账和政治账,就会发现李斌的选择才是正确的。
历史已经证明,穷国,最好的发展选择就是集中力量大搞一个区域,全面开花的结果只能是全面拉胯。
卢德教区在普奇主教的干预下,走的是计划经济的路数,每个季度初布置好生产任务,统一配发从卢德教会进口的种子,以聚落为单元分发农机和生产任务,缺额的计入亏空,以年为单位统计,年底依旧生产不足的就要扣分甚至罚款,减少土地。
至于超额部分,则在缴纳什一税后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农民会搭伙租几节车厢,将自己的粮食低价卖给批发商或者直接卖给普奇主教挣一笔外快。
当然,这份什一税会三七分成,其中三份归教区用于继续发展,七份则归属总督区。
虽然产量足以养活两百多万人这个数字很喜人,但李斌觉得卢德教区还得练,目前这点粮食,连覆盖三星原有的人口都勉强,更别提新来的几十万人和后面会抵达的罗伊德难民。
当然,如果算上伊甸星野外的食物来源,例如没有纳入统计的捕鱼业和蟹肉罐头,那伊甸星的食品产量,在喂饱三星人口后,还能向核心星区出口不少并留有盈余。
李斌想了想问:“如果我加大对教区的扶持,减免未来三年的赋税……不,收税后按每亩地增产和新开荒土地给予浮动退税政策,卢德教区可以扩大多少粮食产量?”
普奇主教为难道:“还是化肥问题。”畅销化肥 “化肥厂会建的,就在伊甸星造。”李斌对陈洛道,“让实验中心抽些科学家,指导工程师和技工造几座场,坦法星系有气态行星采气站,氮的化合物在气态行星里有很多。洁雅,采气站能提供多少?”
洁雅朗声道:“要多少有多少,氮气在气态行星俯仰皆是,我们采集挥发物里有很多氮气,随便提纯十几罐就能满足殖民地需要。”
李维明这边举手:“磷和钾的话,格拉纳达星的海洋里有很多。”
“没那个必要。”李姝摇头,“伊甸星的海洋里有更多,殖民地本来就计划建造海水淡化厂,在淡化工序里加入对应提纯程序就行。”
普奇主教闻言点头:“那我这边没有问题,只要农机跟上,增肥无人机和配件配足,我这边不敢说翻番,50%的提升还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卢德教会那边购买种子的需求会很大。”
“这我有办法,我在鬣犬矿业掠夺了不少品质优良,适合在雨林环境种植的良种,已经转交给实验中心,这些良种是可以复种保持高产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