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刘备鄙视赵构,刘秀感慨宋金两国旗鼓相当!(7/9)
翘着嘴角,陷入了遐想中。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镜头一转,已经是金国行在,汴京。
【对于完颜亮撕毁和约进攻南宋的做法,金国朝廷中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对力量。】
【这种力量虽然在完颜亮的强力杀戮和打压下被迫潜伏,但从事实的角度来说,金国内部已经形成了不愿意开战的主流呼声。】
这种呼声并非金国自然形成,而是南宋方面有意为之。
一个很冷的知识是,宋朝的士大夫们的确不会打仗,但这并不意味着士大夫们就没有办法对付异族了。
士大夫们最擅长的,是玩心计,搞潜伏渗透。
以北宋为例,当年澶渊之盟后北宋表面上答应和辽国互市通商,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禁止出口给辽国的。
其中最被严厉禁止的是两种,铜钱和书籍。
铜钱其实很容易理解,古代的钱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不像现在印钞机一开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流到辽国的铜钱多了,北宋本身能流通的货币就少了,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但为什么要禁止书籍呢?
北宋可是出了一个改进了印刷术的毕昇,真正让书籍实现了走进千家万户。
在北宋之前,想要入仕,不但得有时间读书,还得有钱买书!
有很多珍贵书籍,有钱人家也不一定把书卖给你。
毕昇之后,就算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咬咬牙也能给儿子买几本书来读。
只要能支撑儿子脱产学习,就有希望凭借科举达成阶级晋升。
辽国人也很好奇。
不是,你们北宋烂大街的书,凭什么和铜钱一个地位,不给我们出口?
人性本贱,越不给我的东西,我偏要弄来看看是什么玩意。
不看不得了,一看吓一跳。
许多辽国贵族接触到北宋的书籍之后,直接沉迷了。
几千年华夏文明,无数辉煌历史。
多么博大精深的东西啊。
对辽国这些草原游牧民族来说,那种巨大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大量的辽国贵族在接触到这些华夏经典之后,迅速地汉化了。
他们更加疯狂地搜集各种华夏文明书籍,最惊人的时候,一本在辽国畅销的书籍甚至能卖出同等重量的黄金!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一个辽国贵族对华夏文明奉若圭臬的时候,这个贵族内心究竟是更认同辽国,还是更认同大宋呢?
用一个现代流行的词语来说,这个辽国贵族其实就是一个“精宋”。
北宋士大夫们,凭借着这种和平演变的方式,在辽国内部发展了大量精宋。
这些精宋一方面帮助确立了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另外一方面也纵容了北宋对西夏的攻略。
北宋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就已经对西夏步步紧逼。
到了宋徽宗末期,若不是突然蹦出个金国来,马上西夏就会被北宋打崩灭国了。
长达几十年的行动,辽国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辽国就是不救北宋。
这里面,辽国内部的“精宋”们是立了大功的。
这些辽国精宋看起来已经很离谱了,但事实上,这已经是历任辽国皇帝们严厉禁止华夏文明在辽国境内传播的结果了。
辽国皇帝们为了禁止华夏文明传播,同样也在全境内禁止大宋书籍传播,还特地在汉人聚居地燕云十六州设立了南院大王,将宋人和辽人分而治之。
可没用啊。
五千年华夏文明和草原茹毛饮血的野蛮风俗选哪个?答案不必多言。
这是文明对风俗的降维打击,什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