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祸害无穷的大侠郭解,刘彻内政改革,准备对匈奴开战!(8/9)
将还是车、户、骑三将,他们都是皇帝的家臣。
这样一来,皇帝的私人安全就有了保证。
紧接着,刘彻又在光禄勋麾下增设了三支亲军,分别是期门军、羽林军和羽林孤儿军。
期门军完全由拥有强悍个人武艺的武士组成,也就是小说里的“大内高手”。
羽林军则是由擅长射箭和马上作战的骑士所组成,属于一支极为强悍的机动力量。
羽林孤儿军,顾名思义,是由羽林军战死将士的孤儿后裔所组成,他们从小被皇家收养,对皇家忠心耿耿。
而且期门军、羽林军这两支军队,可不是什么游侠之类游手好闲的人能混进去的。
想要进入这两支军队,必须是“三辅六郡”之中的良家子。
三辅乃京畿三辅,简单说便是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
六郡是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西河郡。
这三辅六郡属于当年大秦王朝的核心地带,真正“老秦人”所在之地。
其他地方的人,哪怕你再强,也没用。
此外,每年光禄勋还要对麾下的各郎官进行考核,挑选出足够忠诚并且有能力的人,派往边郡作为高级将官,乃至出任太守。
刘彻所建立的这套光禄勋麾下郎官系统中,走出了非常多的名将:
大将军卫青,先入建章宫,后自羽林军正式“出道”,选任车骑将军,大将军。
霍去病,先为郎官,后为侍中,选任骠骑校尉,骠骑将军。
李广,先为郎官,后以骑郎将迁郎中令,选任骁骑将军,先后出任边地七郡太守。
之外,还有公孙敖、张骞、苏武、李陵、李敢、赵充国……等等。
几乎整个刘彻时代能史书留名的将军,都出身于这个光禄勋(郎中令)系统之中,足见这个系统的成功。
【刘彻通过南军、内层,并建立期门军、羽林军等精锐的方式,非常有效地维持了关中军队的强悍,震慑了包括诸侯国在内的其他国内势力,让他们不敢有所异动。】
【他又通过培训大量精英郎官并外放为将军、太守的方式,保证了大汉边郡军队对皇帝的忠诚和战斗力。】
【此后随着时间流逝,刘彻又陆续对中央军和地方军进行了一系列特化改革。】
除了中央的“三辅六郡”之外,刘彻对地方兵也进行了改革。
这些郡、国兵被称为“更卒卫士”,兵种被细分为材官、骑士、楼船等,每个郡、国都有郡尉(国中尉)进行统领。
这些更卒卫士名义上是郡国兵,但当地的郡太守或者诸侯国王并没有指挥更卒卫士的权力,只有朝廷下旨调发虎符才能进行调动,郡尉(国中尉)也都一律由朝廷任命。
别小看这些地方兵,在刘彻时代,即便是不出动中央军的情况下,也往往能一口气从地方征发十万以上的地方兵,解决当地战事。
在大汉出现战争的时候,刘彻还会发配罪犯、刑徒充军,承诺他们只要立下足够战功就可以把罪名勾销。
被充军的人中,最有名的就是“七科谪”。
包括:有罪官吏、亡命之徒、出嫁赘婿、犯罪商人、商人籍贯、商人籍贯之子、商人籍贯之孙。
其中商人籍贯包括男女双方。
换言之,一个人只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自己任意一位是商人籍贯,那他就属于“七科谪”之列,必须从军。
但充军还不仅限于此。
随着大汉征发兵源人数不足,刘彻又把豪吏(家里特别有钱的吏员)以及恶少也加入了充军的行列。
此外,朝廷若是兵源不足,还会继续招募雇佣兵。
雇佣兵种类多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