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经水 第十二(1/4)
一、古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藏六府。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藏六府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府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
歧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
黄帝曰:余闻之,快于耳不解于心,愿卒闻之。歧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足太阳外合清水,内属膀胱,而通水道焉。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足阳明外合于海水,内属于胃。足太阴外合于湖水,内属于脾。足少阴外合于汝水,内属于肾。足厥阴外合于渑水,内属于肝。手太阳外合淮水,内属小肠,而水道出焉。手少阳外合于漯水,内属于三焦。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于大肠。手太阴外合于河水,内属于肺。手少阴外合于济水,内属于心。手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属于心包。凡此五藏六府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海以北者为阴,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漳以南者为阳,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歧伯答曰:足阳明,五藏六府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勿散,不留不写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擦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黄帝曰:夫经脉之大小,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膕之大小,可为量度乎?歧伯答曰:其可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脱肉,而血气不衰也。若夫度之人,消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二、白话文:
黄帝问岐伯说: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这三条经脉在人身上是气血最丰盛的,它们的起止点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手太阴肺经,从内踝以上,沿着胫骨内侧后缘,向上至内踝骨的后面,再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的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肺脏,再向上沿着喉咙,横行至腋下,然后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至肘中,再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直达拇指的内侧端。
足少阴肾经,从足小趾的下面开始,斜向足心,出于然谷之下,沿着内踝骨的后面,向上至内踝之上,再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的后缘,进入腹部,属于肾脏,再向上沿着脊柱两旁,到达胸中。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的尖端开始,沿着食指桡侧缘,向上经过手腕背面,进入前臂外侧前缘,再向上经过肘外侧,至肩部,然后上行至颈侧,与督脉相会,再向下进入缺盆,联络肺脏,向下穿过横膈,属于大肠。
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