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海拔2100米的喀特场站(1/2)
喀特场站,位于横断山脉边缘,准确地说是在臧区的东南部,三面环山,是一座正营级军用场站,只有两条长度2000米的并排跑道,常年吹西南风,或是无持续性风向。
时间已是傍晚六点多钟,本来就是雨雪交加的喀特场站,天已经完全黑了。
场站里各色灯光亮起,映照得场站犹如白昼。
“各机注意,降低高度准备进场。”杨洛切换频道至喀特场站的加密频道,发出呼叫“呼叫喀特场站塔台,利剑中队执行转场驻训任务,请求降落,完毕。”
利剑中队正前方,隐藏于山林,在雨雪交加中的喀特场站越来越清晰。
“喀特塔台收到,地面无持续性风向,风速1米秒,场压780,场站海拔高度2100米,利剑中队可以降落。”
喀特场站的值班指挥员给出地面气象参数和降落许可后,声音颇为严肃地说道,“跑道湿滑,请注意安全,完毕。”
“利剑中队收到,准备降落,完毕。”杨洛脸色严肃,回应之后安排道“地面参数已经通过数据链发往各机,场站的海拔比较高且跑道湿滑,需要特别注意,记得调校高度表,采用双机编队降落,311跟我先下去,304和305随后降落。”
雨雪天气对利剑中队来说没什么大问题,真正要注意的是场压。
所谓的场压,就是机场的实际高度气压,根据场压得出的是飞机相对机场的真实高度。
之前从东岭场站起飞的时候,是采用东岭场站的场压,而此时必须采用喀特场站的场压,否则高度表就会出现极大的误差。
举个例子说明,此时利剑中队的飞行高度如果根据东岭场站的场压来计算的话,高度表显示的就是4000米,但是换成喀特场站的场压高度表显示就只有1900米。
一般来说,战机在高空正常飞行时,使用标准气压,降落时则要把标准气压调整为准备降落的场站的场压。
曾经有个很典型的案列,就是因为飞行员忘记调整场压,导致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这个事故发生在大洋彼岸的那只鹰家里,雷鸟飞行表演队的一只老鸟,临时到一个机场表演,忘记调校高度表,使用的还是雷鸟老巢的场压,而这个机场的海拔比雷鸟老巢高了305米。
按计划他本该爬升到762米时来个后空翻,俯冲到离地面很近时拉起,但高度表的错误,使他刚爬到实机只有509米高度时就后翻了,结果高度不够拉起来,最终在战机坠地前08秒弹射逃生了,战机坠毁。
“xxx收到,高度表已调校。”
三道回应依次在通信频道里响起,透露出一股疲惫之意。
四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时刻在承受着飞行过载,已经是非常疲倦,体力和精力都消耗殆尽,达到了极限。
反观杨洛,或许是因为长距离飞行次数多了,比他们的情况好多了,虽然不能说神采奕奕,但再飞几个小时完全没有问题。
这次的飞行并没有开启自动驾驶功能,一直在保持着手动编队飞行,这也算是一种训练吧。
四机编队解散,处在杨洛的角度看去,304号和305号歼10c如同被一阵狂风吹过似的,往后退去。
薛飞驾驶着311歼10c,和杨洛一起组成一个双机编队,操控燃油所剩不多的座驾,按照标准降落程序,飞过四转弯,放下起落架,迎向笔直修长的跑道。
304和305两架歼10c紧随其后。
“轰!”
随着航空引擎的轰鸣声响彻在喀特场站上空,四架歼10c战机穿梭在雨雪之中,以一个优雅的姿态降落。
机头微微上扬,在跑道上腾起一阵水雾。
刹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